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1 19: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与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
第五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话说安史之乱之前的大唐
这时候的大唐帝国一切都是最美的,美到唐玄宗自己都觉得功德圆满了,该享受生活了。
于是把年号改成了天宝,这一改不要紧,
生生把自己开挂的前半生改成了惨不忍睹的后半辈子,也顺带着把帝国从强盛的顶峰推向了坠落的后150年……
安史之乱
---------------------唐玄宗悲催的分割线-------------------------------
一、安史之乱的原因
材料一 白居易《长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腐败
原因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致使地方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新唐书》




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②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③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称节度使,唐玄宗后期,节度使兼管营田、民政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
节度使?
安禄山一人担任范阳、河东、平卢三地节度使,独掌15万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

安禄山(703-757)
史思明(703-761)
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统治阶级内部,文臣武将之间矛盾尖锐
安史之乱的经过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唐玄宗与陈玄礼率一部份禁军南逃入川(成都),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读图,说说安史之乱的路线?
读材料,归纳安史之乱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1:“(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755年人口约5292万,760年约1699万。
材料3:“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
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材料2:战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 如邓州的方城县,
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税赋强加于
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口锐减。
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频发。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的
割据性
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如步履蹒跚
的老人,又晃晃悠悠的走了150年。
(鼎盛)
2)人民赋役繁重,又遭到连年的灾荒。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1、黄巢在什么背景下发动的起义?
知识小链接:唐朝末年8个皇帝,有7个是宦官根据自己的需要拥立的。“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 宦官专权,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二、黄巢起义的历史背景
黄巢起义
875年起兵反唐
拥兵北伐(65万)
881年称帝长安(大齐)
883年败亡齐鲁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影响:
(不是灭亡)







起义地
称帝长安
l
朱温
(852-912)
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朱温在位六年,被亲子朱友珪弑杀,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太祖。
参加
起义军
同州防御使
投降
唐军
篡位
建后梁
朱温的传奇人生
907年唐朝灭亡
后梁
东京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五代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水浒传·引言》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
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你表中能看出五代的开国君主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南唐
李昇
镇海、宁国节度使、大元帅
吴越
钱镠
镇海军、镇东军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西川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两川节度使

马殷
武安军节度使、天策上将军

王审知
武威军节度使
南汉
刘?
清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北汉
刘知远
许州、朱州节度使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后梁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907年
后梁
923年
后唐
936年
后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53年
换了
15帝
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
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16年
3帝
13年
4帝
12年
2帝
3年
2帝1王
9年
3帝
947年
后汉
951年
后周
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
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
得到一定发展。
五代十国形势图
周世宗改革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统一是大势所趋
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结合唐玄宗的前期和后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合作探究: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不要追求享乐要勤俭节约。
第二,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四,治理国家要重用有才能的人。
……
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让历史照进现实


唐玄宗留下的警示:
一个人,如果位高权重,越是自私自利、贪图享乐,对国家的危害就越大。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我们要永远保持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权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1
皇帝荒废朝政
节度使权力膨胀
军队战斗力薄弱
试一试
当堂检测
1.“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这是诗人杜甫《无家别》中描述的当时社会状况,诗中的“乱世”指的是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玄武门之变 D.安史之乱
D
解析:天宝是唐玄宗年号,可知是安史之乱
2.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黄巢起义 B.宦官专政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C
解析: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
3.如表反映的史实是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唐朝灭亡
D.北宋建立
A
解析:安禄山和史思明、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起止时间
755年至763年
叛军指挥官
安禄山、史思明
结果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影响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A.天宝危机中 B.安史之乱中
C.安史之乱后 D.黄巢起义时
C
解析: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
5.学习了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做主题演讲,你认为以下他们的演讲题目中能准确概括这段
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由统一走向分裂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C
解析:考查历史阶段特征
6.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A.土地高度集中 B.唐朝末期的农民战争
C.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D.宦官专权
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人民赋役繁重, 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后被镇压。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 原因是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8.唐朝灭亡后,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地区出现了一些短暂的割据政权,我国又进入分裂时期,这一分裂时期历史上称为
A.春秋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时期
C
解析:考查朝代演变顺序:隋-唐-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