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1 19: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历史1.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
B.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C.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D.唐朝的中央权力强大
2、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第一个政权是( 
 )
A.后梁
B.后唐
C.后晋
D.后汉
3、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该材料描述的是
(
)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五代十国的更迭
D.黄巢起义
4、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唐玄宗、唐肃宗
5、天宝元年(
742年
),边军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各地的节度使日益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
C.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6、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  )
A.
镇压农民起义
B.
中央放权
C.
镇压安史之乱
D.
分封制的实行
7、五代开始于( 
 )
A.9世纪初期
B.9世纪末期
C.10世纪初期
D.10世纪末期
8、比较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西汉与唐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都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②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③都拓展了疆域 ④都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9、“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
藩镇割据
B.
宦官专权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10、清代赵翼记载,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

A.藩镇雄霸一方
B.社会混乱动荡
C.阶级矛盾尖锐
D.官员贿赂成风
11、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有人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1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少,政局相对稳定
C.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国无法与之对
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15、安史之乱席卷了整个河北、中原和关中,这里此前是唐朝的经济中心。由于江南地区始终握在唐王朝手里,未受到破坏,故人口继续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这表明安史之乱(

A.一直持续到了两宋时代
B.促使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江南社会生活遭到破坏
D.加速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改变
二、解答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请回答:
(1)诗中黄巢运用比喻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黄巢为什么要发动农民起义?
(2)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波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其结果怎么样?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宴,物殷俗阜……”
(1)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动荡不安。为稳定政局,他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自,公私仓廉俱丰实。
——杜甫《忆昔》
(2)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景象?试分析这种景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
(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的是什么史实?说明了什么?唐朝的全盛局面是何时被打破的?
材料四?司马光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4)唐玄宗有始无终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C
5、
D
6、C
7、C
8、C
9、A
10、B
11、B
12、D
13、B
14、C
15、D
二、解答题:
16、1.(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加之连年灾荒。
(2)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17、(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社会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原因:唐玄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经济基础比较?雄厚。
(3)唐朝地方官吏进贡荔枝给杨贵妃享用的史实。说明唐玄宗急于政事,沉于酒色。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4)他的教训提醒每一个有志于成大事的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