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1 19: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和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唐人街,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新课导入
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说明唐朝的中外交流频繁,唐朝的国际影响力比较大。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
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唐朝
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
遣唐使。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
共派出遣唐使13次。初期使团共200余人,
乘船2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
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
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
特点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材料研读
哭晁卿衡
(唐)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中文
日文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唐服
和服
唐代绘画
日本浮世绘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宝
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本宫泰彦
《日中文化交流史》
史证
鉴真东渡
鉴真是我国唐代扬州人,从小出家为僧,具有文学、艺术、医学、建筑等方面的素养。中年以后,他出任大明寺住持。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日本来华留学的僧人专程到扬州请鉴真东渡传教。于是,鉴真带领弟子、工匠多人,十年内先后六次东渡。前五次都因遭遇海上风浪而失败了,在第五次东渡时,鉴真又因病双目失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他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此时的鉴真已是66岁的高龄,但他终于实现了“弘法兴化”的宏愿,日本人称他为“过海大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
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
——电视剧《鉴真东渡》主题歌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21人从
扬州出发,因受到干扰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
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
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
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第四次出海,都未成功。
第五次东渡,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且船漂流到了海南岛南部。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不畏艰难、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精神
二、鉴真东渡
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日本奈良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鉴真传播中国的佛教和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传播了医学
朝鲜半岛(新罗)
派遣
人员名称
目的
内容及影响
使节、留学生
学习唐朝文化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还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同时,朝鲜的音乐也在中国广泛流行。
双向交流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 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三、玄奘西行
玄奘(602-664),本名陈祎,出生于河南洛阳,13岁出家,唐代著名高僧,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为了探究佛教学说的分歧,玄奘历尽艰险,到天竺求取真经,回国后翻译佛经75部1300多卷,对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玄奘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
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结合《西游记》,谈谈玄奘西行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玄奘回国后有什么重大成就?
掌握了佛学理论、取回佛经,翻译佛经,传播佛教,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650多部经书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书影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具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
材料研读
玄奘大师留给后人的还有“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玄奘精神,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脊梁”。
事件
内容
目的地
目的
交通路线
独行还是结伴
是否归国
鉴真
东渡
玄奘
西行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点
都有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为完成使命出生入死为中外友好往来做出了贡献
日本向东
海路
结伴

天竺向西
学习印度文化
陆路
独行
回国
共同之处:
弘扬佛教
对比分析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基础)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保证)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为何唐朝的对外交往如此之活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
全面开放、双向交流
日本
天竺
新罗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玄奘西行
课堂小结
1. 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2.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 )
A.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心照太清
B.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除
C.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鏑无声五十年
D.九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毓
真题再现
A
3.隋、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唐蕃和亲 D.“遗唐使"来华
真题再现
A
4. 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
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
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
真题再现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