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生物说课课件
《免疫调节》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特点:
①识记层面上:
专业术语多,容易混淆,难记忆;
②理解层面上:
各种免疫的生理过程复杂,难掌握;
③应用层面上:
与高考热点中有关健康的知识
内容密切相关,需要对知识
融会贯通。
二﹒教学对象分析
1、上学期期末考试不理想
2、主要原因:
缺乏学习的动力;
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欠缺信心。
3、发展非智力因素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的理念为依据,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强调学法的指导,并且在课堂上运用“自我效能论”,用发展性评价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潜能,同时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的指导思想
“自我效能论”是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斑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期望的先行因素的影响。
自我效能形成后,对人的行为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①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
的态度;③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
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行为
的情绪。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抗原抗体的概念
举例说明抗原抗体的特性
描述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 化
说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四﹒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
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总结生物体内的免疫生理过程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领悟稳态是生物体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认识免疫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珍爱生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
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多数是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兴趣不大,收效甚微。
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认识免疫的知识特点,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使用Powerpoint和Flash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六﹒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 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创 造性思维,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2.学习免疫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3.引入比较分析学习法
4.引入示意图学习法
5.课堂小结
使学生认识免疫相关知识的联系,培养全局观念。为学生更好地学好系统性知识打好基础。
对识记内容进行归纳对比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引申到考试中碰到带有表格的题目时,应如何正确地解题。
对理解和应用的知识加深认识,同时加强专业术语的运用。引申到解此类题目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关键字词的理解。
充分肯定学生在前面环节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6.结束
1.开始
七﹒教学过程
自我效能论
八﹒板书
一、免疫系统的构成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二、三道防线的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四、细胞免疫:
三、体液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记忆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效应T细胞
宿主细胞
八﹒板书
1、学生的自我效能提高,学习动机也得到了激发。
2、学生学会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解题的思路。
3、课堂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共同探讨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九﹒教学效果的反馈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体液杀菌物质抗菌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淋巴细胞
抗原
抗体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特点
机理
概念
举例
概念
举例
类型
器官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应用
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器官移植
T细胞
B细胞
异物性
大分子性
特异性
作用
化学本质
分布
关系
关系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脾
淋巴结
胸腺
学习的要求:
概念要清晰,
免疫的生理过程要理解。
返回
1、淋巴的起源的分化
2、体液免疫过程
3、细胞免疫的过程
4、体液免疫过程和细胞免疫的联系
5、过敏反应的过程
6、具体实例及应用
如:天花病,艾滋病等
免疫生理过程示意图的内容
体液免疫过程
病原体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
抗体与病原体
结合
释放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的过程
概念:不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而是依靠T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免疫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返回
天花病毒
人体
刺激淋巴细胞
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
再次入侵的天花病毒
侵入
产生
消灭
侵入
(病原体)
抗原
抗体
(特殊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
天花病毒
人体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
消灭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病原体
人体
产生抗体
消灭病原体
(抗原)
返回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发育
识别抗体、释放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之裂解死亡,抗原可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结合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训练一
即时训练一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 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C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2、免疫器官的比较
3、非特异性免疫内容的比较
4、T细胞与B细胞的比较
5、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比较
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7、抗体与抗原的比较
8、抗体与淋巴因子在特异免疫中作用比较
9、免疫功能与功能异常的比较
10、过敏原与抗原的比较
11、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中抗体的比较
列表对比的内容
返回
课堂小结
一、知识重点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二、学习方法
1、识记的部分通过比较分析法。
2、理解运用的部分通过示意图法。
3、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