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PDF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PDF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3 11:33:45

文档简介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


C
答案
A

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答案
原因:棉花的大量种植
原有的纺织材料不能满足需要;棉花轻薄柔软价
格低;棉纺织技术的改进。(6分,每点2分,答

物的种植
进一步促进了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江南市镇
的兴起和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江南市镇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助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4分,每点2分
两点即可得分
限: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未能实现近代化转型;只是世界市场附庸;未能改变城乡二元
构差异。(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水平;有利于转移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
给7分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鸦片战争的爆发
偶然
分细
分,历史解释8分,结论1分
第一等级
分,观点正确,史实充分
达条
晰,能从正反两
解和
第二等级8-4分,观点正确,史实比较充分,语言表达不太条
性不强,解释
较为合
第三等级3-0分,观点基本正确
确,能简单列举史
1语言表达欠缺条
没有逻辑
(1)关系:我国现在的疆域和清朝疆域大体相似(或者淸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2分
具体史实: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
定了黑龙江、乌苏
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
都是中国的领土;平定准噶尔叛乱:设伊犁将

签仪式确定达赖、班禅继
驻藏大臣代表朝
同治理西藏;改」
政策:武力平叛,满蒙
影响(每
用: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
文化交流与联系;密切了民族关系;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或
民族
认同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每
点给2分,答出3点

分省高一年级期末调研
历史
(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
本试题上无
选择
出每小题答
用2B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涂其他答案标
案用0

色笔迹签
4.考试结東后,将本试
卡一并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
48分。在每
的四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
求的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
我国
分布广泛,各地区的玉器业在发展中形成
不同的文化
既有交流,又有各自特点。这从侧
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

多元一体
近日河南洛阳发现2600多年前戎
大墓。墓葬具有
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礻
乐文化的强烈
判断,该墓葬
春秋时期民族交
礼乐文化嬗变
D.秦汉时期文化交流
级期末调研测试·历史第1页(
3.在春秋前中期,诸侯要想成
就必须
尊王”的旗号,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权。这表明
分封制度严格遵循
诸侯权势恶性膨胀
C.周王权威影
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域作为比附和参照的对象,后世统治者也以秦汉郡县管辖的范围为
统一基准。这突
A.后世对疆域治理的重视
B.汉代疆域位居历代
汉大一统

郡县制度受到后
历史兴趣小组
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
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
奴人刘渊建立
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
祖五宗神主而祭
羌人姚苌建立的大秦政权

戎,世为羌酋”
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
制度之辨析
C.刘氏政权之沿
华夏认同之演进
唐代有时代、籍贯可考的诗
其中北方诗
方为
方略占优势。宋代有时代和籍贯可考的诗人为
方为786人

南方
优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济发展带动文化兴盛
迭引领文风转变
C.地理差异凸显文化特质
D.制度创新营造发展契机
研究统计,唐朝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长安接待
多个国家的外
接纳了多
代相比,这主要得益于唐
国家统一的稳定
B.丝绸
华夷一家的开明政策
D.边疆治
宋代特
种婚姻方式和
科举发榜之
富室之家举家
争先恐后
挑选”新晋进士做自己的乘龙
这主要反映了宋
科举制度趋于完备
婚姻观念自由开放
D.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零时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从
来看,我国是
最早进行人口统
史悠久的各国中唯
期不间断人口资料记录的国家。历
视人口管理主要
A.长期以人丁为
赋役制度
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
C.重血缘亲情的宗法观
D.维护政局稳定的客观
易是唐代著名诗
年以规谏社会的讽喻诗为
年政治上遭遇挫
寡欲
知足知耻境
居易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反映
A.儒学

C.三教并立与融合
社会动荡不安
宋代的统治,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一是没有前代地方割据的

性的农民起义
并有效
C.中央集权成效显著
济发展民众
级期末调研测试·历史第高一期末历史答案解析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C
答案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以史前玉器分布设置学习
点考察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和获取和解读历史
的能力,运用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知识来解答。史
分布较广各具特点,但彼
有交流,同时
华文化中玉器是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因此可以得
分布及发展正是中华文明
特征的具体表现,因此
确,其他特征未体现
确答案】:B
解析】:本题以近期的考古发现设置学习情境,重点考察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和获取和解读历史
息的能力,运用先秦时期的时间分期知识来解答。距
多年大约是春秋时
结合材料
数民
原文化影响,可判断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春秋时期的民族交融问题,因此
项正确,其余选项都可排除
3、【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以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设置学习情境,重点考察
历史解释的素养和分析历
用春秋时期阶段特征的知识来解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衰微,分封宗法逐步走向
是这一过程是缓慢的
衡的。材料中诸侯“尊
历史现象正是这种特征的体现
衰微,但是并未彻底没落,因此选捍
项与时代特征不符
项材料
确答案】:C
】:本题以历代王朝以秦汉疆界基准的历史现象设置学习情境,重点考察学生的历史解释的
素养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秦汉大一统的相关知识来解答。秦汉时期是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

期,同时奠定了中原王朝疆域统治基础。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正是秦汉大一统历史意义的具体
也正说明秦汉在疆域治理
因此选择C
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表达
实不符
5、【正确答案
解析】
以史料收集中的主题选定活动设置学习情境,重点考察学生的史料
养和获
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
用魏晋时期的阶段特征知识来解答。魏晋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的大发
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前后在北方建立政权,为
方统
法性,缓解民族矛盾
典籍中寻找族源依据
司汉族认祖归
要步伐,增强了华夏
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
条史料
现象的典型事例,因此选择D项
选项都可排除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以唐宋诗人籍贯的地域特征变化设置学习情境,重点考察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和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主要
济重心南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来解答。文化发展的地域
差别因素是很多的,比如经济发展
风尚、地理特殊性
结合唐宋的相关知
要在于经济重点的南移导致文化重心的南移,这是根本因
此选择A项
7、【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以唐朝对外交往盛况设置学习情境,重点考察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唯物史观素养
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运用汉唐等知识来解答。对外交往频繁,原因涉及经济、政策等诸多原
大一统时期,政局稳定,边疆治理成效显著,丝绸之路畅通,但唐代对外政策更加的开
包容,唐太宗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因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以宋代特有的“榜下损
婚姻习俗设置社会情境
考察学生的历史解释素
养和分析
题的能力
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阶段特征来解
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
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社
功加快
姻择
当下的政治

婚姻观念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
普査的现实现象设置社会情境,重点考察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素养
和分析历史
用古代赋役制度的相关内容来解答
的基本标准,因此历史
朝对人
是十分重视的,我国是世界
建立户籍


新旧王朝更替之际,新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证赋税收入,总是率先对国家的户
籍进行整顿和制定,因此选择A
10、【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以白居易诗歌风格变化设置学习情境,重点考察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和获取和解
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主要运用儒学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和语文素养来解答,体现学科融合要求,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