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楚辞》
淡水河边吊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作尘土,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急鼓!可爱的三闾大夫!滩滩的龙船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爱国者屈原
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背景知识:
屈原年轻时受怀王高度信任,官至左徒,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他当时仅二十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来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平”,以后,楚国内政外交发生了一系列问题,屈原屡谏不听,反而被流放到汉北。
怀王二十年,秦诱骗怀王于武关相会。屈原极力劝阻不听,而怀王小儿子子兰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三年后客死于秦。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七年后,顷襄王不顾国人反对,与秦结为婚姻。由于屈原极力反对他们的可耻做法,屈原遭受再次流放。
屈原遭第二次流放后,楚国的形势越加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眼看祖国灭亡,悲愤交加,于是自沉于汨罗江。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就把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纪念节日。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
《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楚辞》知多少?
一读,疏通字词
鼓枻(yì)
枯槁(gǎo)
凝滞(zhì)
淈(gǔ)其泥
皓(hào)皓之白
物之汶(mén)汶
餔(bū)其糟
濯(zhuó)吾足
莞(wǎn)尔而笑
歠(chuò)其醨(lí)
预
习
正
音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已经(遭受)放逐,在江岸边游荡,(在)湖畔行走吟咏,脸色焦黄,形体容貌枯瘦。渔甫看见他,便问他:“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种地步?”屈原说:“全部世人都浑浊不堪(只有)我独自清白,大家都沉醉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说:“圣人不被外物拘泥,而能随着世俗一起变化。世人都浑浊,(你)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沉醉,
(你)为什么不吃酒糟喝薄酒?为什么要(遇事)深思行为高于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帽子(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衣服(的灰尘)。怎么能让洁净的身体去接触玷辱的外物呢?(我)宁愿跳进湘江,葬身在鱼腹中。怎么能让高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微微一笑,敲打船桨离开。歌唱道:“汉水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汉水浊啊,可以洗我的脚。”(渔父)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圣人不凝滞于物
(3)何故深思高举
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凝滞:拘泥,执著。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古今异义词:
重点虚词
而:
渔父莞尔而笑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
(连词,表并列)?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至于斯
葬于江鱼之腹中
以
是以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介词,在)
(介词,因为)
(介词,拿、用)
(介词,表目的,用来)
知识点归纳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屈原既放
自令放为
是以见放
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见
于
放
函谷举
徒见欺
不拘于时
放
定语后置句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游于江潭
行吟(于)泽畔
状语后置
参照译文,回顾文言知识点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带徘徊,在江边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渔翁看到屈原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地步?”屈原回答说:“全世界的人都肮脏惟独我干净,大家都醉了惟独我醒着,因此被放逐。”
渔翁劝他说:“圣人不拘泥于外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浑浊,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呢?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不吃酒糟饮薄酒呢?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高出于世俗,以至使自己被放逐呢?”
参照译文,回顾文言知识点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埃,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子,去蒙受外物的玷污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水中,葬身于鱼腹之中。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渔翁听了微笑起来,敲着他的船桨离开,一边走一边唱:“沧浪的水啊清又清,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沧浪的水啊浊又浊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脚。”他离开了,不再与屈原说话。
二读,情感的流淌
讨论:根据上下文,在下面的空格处加上一个修饰词语,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
“渔父见而
问之曰”
“屈原
曰”
“渔父
曰”
“屈原
曰”
“乃
歌曰”
三读,思想的碰撞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
坚持理想,洁身自好;
忧国忧民,坚贞不屈;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渔父:
自由旷达,随遇而安,
与世推移,乐天知命,
无拘无束,超然物外。?????
学生质疑
渔父是世外高人?或许是屈原的臆造?渔父是真实存在的吗?
探究:渔父的形象与作用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碧波千顷晚风生,舟泊湖边一叶横,心事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吴镇《渔夫词》)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渔父”形象的文化内涵
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
渔父是隐士的象征,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
探究
屈原和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屈 原—壮烈的死
司马迁—勇敢的生
渔 父—超然的活
以死明志
以生践志
坚韧的意志??
隐忍守志
自由的灵魂?
不屈的气节???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题于汨罗屈子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