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认识比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比的过程。
2、能力目标:了解比和比值的含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日程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比的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数 1
板书设计
认识比
像1:3、3:1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咱们班男生有29人,女生有24人,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男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师:能用算式表达你的思考过程吗?
师:还可以怎样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比。(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师:男生29人,女生24人,可
生: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小结:同学们用以学的知识来表示他们关系,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以说成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9比24。 师: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师:这里都是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关系,为什么一个是29比24,另一个是24比29?
小结:我们在说比时要看清谁与谁比。
(二)搅拌水泥沙
1千克水泥和3千克沙子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3,读作:1比3
师:你知道1∶3表示什么意思吗?
3千克沙子和1千克水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3:1,读作:3比1
你知道3∶1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像1:3、3:1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
(三)调制涂料
1、用多媒体出示:环卫工人用6千克白色涂料和3千克蓝色涂料调制成浅蓝色涂料。
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
3、讨论: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3、展示结果:
6÷3=2,表示白色涂料是蓝色涂料的2倍;
2、小组讨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3÷6=1/2 表示的蓝色涂料是白色涂料的 。 4、师提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5、谁来说一说: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比是几比几?
蓝色涂料和白色涂料质量比是几比几?
6、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的关系既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表示什么?
6:3=6÷3=2 3:6=3÷6=1/2
7、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四)比值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 : 6 = 1/2
. . . .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
学生回答: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比是6:3,
蓝色涂料和白色涂料质量比是3:6
学生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比有几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
3、讨论: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师生共同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比值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五)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数的各部分的关系。
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
(1)汇报,教师注意纠正。
(2)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
(出示表格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
后项
比值
(3)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教师总结:因为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因此比中的后项也不能为0。
(4)还有比表格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吗?(介绍用字母表示的方法)
a:b=a÷b=(b≠0)
三、总结:
今天我们_??????_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人小组讨论,并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作 业 设 计
一、精彩补白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在8:4=2中,8叫做比的( ),4叫做比的( ),
2叫做( )。
2、行36千米大约需要2小时,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4、9:15的比值是( );4:1的比值是( )。
二、判断
1、比的前项相当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与分数的分母。( )
2、比值只能是分数形式。( )
3、在除法中,被除数相当于比的后项,除数相当于比的前项。( )
4、除数不能为0,分母不能为0,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
三、选择
(1)2克白糖完全溶解在10克水中,白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a、1:5 b、5:1 c、1:6
(2) 10个足球,15个排球,那么排球与足球个数比是( )。
a、10:15 b、2:3 c、3:2
(3)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比是( ),比值是( )。
a、1:2 b、2:1 c、2 d 1/2
教 学 反 思
本课,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 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实现了自主学习。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顺利的理解比的意义,能够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的环节连接不够紧凑,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环节中,前几个题目从学生的反馈效果看,还是相当理想的,不仅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说、做都相当精彩。后面由于时间的原因,对练习结果处理显得不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