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劝的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读一读《孙权劝学》一文。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小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2、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品析人物对话的语气,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培养学生虚心听取正确意见,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精神。
第一课时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qīnɡ
q?
shú
suì
wéi
ɡēnɡ
yé
卿( ) 岂( )
邪( ) 孰( )
遂( ) 更( )
qīng
qǐ
yé
shú
suì
gēng
刮目相待:
“吴下”泛指吴地,“阿蒙”指吕蒙的小名。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指擦拭眼睛。词语的意思是拭目相
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吴下阿蒙: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留:保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不用翻译;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替: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夫妇之间也以“卿”为爱称。
“涂”同“途”,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推托
用,拿。
事物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孰:谁,哪一个;若:比得上。
于是,就。
从事,做。
到,等到。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泛指吴地。
吕蒙的小名。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忙,哪里比得上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好处。”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非常惊讶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另,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于是,就。
连词,表承接关系。
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应该)另眼相看(嘛),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邪”通“耶”,语气词。__
2.古今异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__推托。__ 今义:__文辞,言辞。__
?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古时王侯的自称。__
今义:__独自,孤独。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研究。__ 今义:__治理。__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__
今义:__学位的最高一级。__
?
?
?
?
(5)但当涉猎
古义:__只,只是。__
今义:__转折连词,但是。__
(6)见往事耳
古义:__指历史。__ 今义:__过去的事。__
?
?
?
(7)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__重新。__ 今义:__更加。__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义:__知晓。__ 今义:__看见。__
?
?
3.一词多义
(1)辞: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推托。__
②旦辞爷娘去__告别。__
(2)见:①见往事耳__了解。__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知晓。__
(3)就:①蒙乃始就学__从事。__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完成。__
当道,当权。
辞,推托;务,事务。
研究。
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罢了。
比得上,及。
于是,就。
及,到,等到;过,经过。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更,重新;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知晓事情。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籍(去)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东吴的吕蒙了!
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应该)另眼相看(嘛),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资治通鉴》,________时期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___,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古代称呼有不同类别,如敬称、谦称等,文中“卿”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孤”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古时王侯的自称
对朋友辈的敬称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那个学识尚浅的吴县阿蒙了!
读书人分开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第二课时
孙权的谈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惊讶、赞叹。
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四人一小组,一个旁白,三个人物,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文章关于“学”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孙权劝学
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8分)
课文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2分)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学识进步很快,很大。(1分)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1分)
吕蒙的变化对我有以下几点启发:(1分)
1.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1分)
2.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1分)
3.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1分)
说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并分析他是怎样说服吕蒙的?(6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1分)
(学习的目的、方法)(1分)
(委婉的批评)(1分)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1分
孙权:首先说……,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后接着说……,最后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1分)
最后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1分)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分)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1分)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2分)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分)
总结概括三人的性格特征。(3分)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要求严格、循循善诱、有耐心、平易近人、好学等。(1分)
敬才爱才、真诚忠厚、讲礼节。(1分)
劝
赞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有幽默感等。(1分)
学习本文,你获得哪些启示?(3分)
启示:
1.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1分)
2.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1分)
3.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1分)
劝的结果怎么样?(2分)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有位同学,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老师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不学无所谓。老师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就拟写了一副对联给他。请帮老师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仲永年少不学一事无成
下联:
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8分)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2分)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分)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辞,并用自己的体会回应了吕蒙的推托,(2分)最后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2分)
二:课文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快的?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以当之无愧的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快。鲁肃为之折服,与其交友。(2分)
启示: 1 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习,终 有所成。(2分)2 学习能增长学识,气质修养。(2分)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线词所表达的语气(3分)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表 示疑问的语气(1分)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1分)
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只是如此而已”“罢了”语气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分)
表示感叹,同“啊”
四 文言文中的称谓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称谓分别属于那种情况。课外再收集一些。(3分)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1分)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之间也可以“卿”相称。
2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分)
古代王侯的自称。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分)
长兄,这里对朋友辈的敬称。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