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五课《黄河颂》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五课《黄河颂》课件(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2 16: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导读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该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学会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黄河颂
光未然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黄河颂》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
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今老河口西北),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背景介绍
屏( )障( ) 狂澜( )
哺( )育 澎( )湃( )
宛( )转 巅( )峰
发源( ) 九曲( )连环
浊流( )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píng
zhàng
lán

péng
pài
wǎn
diān
yuán

zhuó
摇篮:
滋长:
起源: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发源地。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澎湃:
狂澜: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巨大的波浪。
宛转:
屏障:
弯弯曲曲地流过。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1)诗歌氛围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朗读时要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全文,停顿要稍长些,后面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奔”“劈”应重读,且感情越读越激昂,充分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3)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处于危机中的深沉、悲壮的情感。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各自自主朗读
请同学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其他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学生一起随配乐朗读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倾听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细读感悟
朗读第一部分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指出了黄河的象征意义,明确了歌颂黄河的目的。
从全文来看,朗诵词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细读感悟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自然特点,表现黄河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惊涛澎湃。
诗人在歌颂黄河前,先描绘黄河,是从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细读感悟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地理特点,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从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点:九曲连环、绵延万里;表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诗人在歌颂黄河前,先描绘黄河,是从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细读感悟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从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赞美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诗人在歌颂黄河时,从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细读感悟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从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赞美黄河保护了中华民族。
诗人在歌颂黄河时,从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细读感悟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从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赞美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诗人在歌颂黄河时,从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细读感悟
“啊!黄河!”在诗中出现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不予下/发扬滋长”氛围三个层次。
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到什么作用?
细读感悟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自主探究
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1分)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样伟大坚强,(1分)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1分)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自主探究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热情。(5分)
诗人从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3分)
我体会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时,中华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和意志!也昭示了华夏人民的博大胸怀和厚实的脊梁。(2分)
品读诗歌 赏析诗歌美
我欣赏这首诗歌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流淌,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啊!黄河!”在诗歌中回环往复,既增强了结构上的美感,又激起了澎湃的诗情,让人感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你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我欣赏这首诗歌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远近结合,纵横交错,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
赏析诗歌语言美
请你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我欣赏这首诗歌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的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赏析诗歌语言美
请你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我欣赏这首诗歌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更好地变现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赏析诗歌语言美
请你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合作探究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1分)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2分)以这种方式抒情的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此多画,一时多少豪杰”等。(2分)
诗歌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歌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两例吗?(5分)
合作探究
课文共有五个批注,(1分)他们批注的角度分别是:内容;赏析词语;结构;修辞句子的表达效果;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学习课文中的“批注事例”,想一想事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3分)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歌词)黄河之水天上来,?
课堂拓展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课堂拓展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课堂拓展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
课堂拓展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爷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课堂拓展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课堂拓展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课堂拓展
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课堂拓展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课堂拓展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课堂拓展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课堂拓展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课堂拓展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啊,黄河!?
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课堂拓展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
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课堂拓展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宏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