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2.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长短”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3.某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 C )
A.立即停止运动 B.逐渐减慢,最终停下来
C.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D.加速运动下去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实心铁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人走路被障碍物绊倒时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后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推力,但仍然能向前运动
5.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避免向前翻车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该前轮先着地 B.应该后轮先着地
C.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7.如图所示,盛水的烧杯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烧杯的重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烧杯和水的重力与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如图甲、乙所示是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B.图乙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C.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D.都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
9.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水平传送带以1 m/s的速度匀速向右传送,工件放到传送带上后,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内,工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0~t1内,工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0~t1内,工件的重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
D.0~t2内,工件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时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 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 行驶.此时旁边有一辆小汽车驶过,小红感觉自己在往后退,她是选择 作为了参照物.
11.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km/h= m/s.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km/h.
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 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13.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甲重10 N放在地面上,乙重5 N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量,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N,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N,定滑轮的作用是 .
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所示),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选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一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
15.同一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用惯性的知识分析,这样规定的道理是 .为了避免这类由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伤害,人们在交通行为中还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请写出两条: 、 .
16.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力F1、F2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力F1、F2及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所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所受合力大小为 N,物体在t2~t3时间内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
三、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共18分)
17.(12分)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粗糙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均选填“同一”或“不同”)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 ;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 .
(3)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的实验设计有问题,问题是 .更正后完成实验,在如图乙所示的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A、fB,则fA (选填“>”“<”或“=”)fB.
18.(6分)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甲
乙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
(2)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3)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四、简答题(共7分)
19.如图所示为农场扬场机的示意图.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近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三种东西哪一种落地点距扬场机最近?哪一种最远?同样大小的谷粒和小石块,为什么落地点的远近不同?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6分)
20.(8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 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汽车在4.5 s内滑行60 m后停止.问:
(1)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8分)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 N,F=10 N.
(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对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2小题,共11分)
22.(5分)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后回答问题.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两车的型号一样),在相同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较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较大,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考虑到,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如图甲所示.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驾乘人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甲
乙
(1)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结论: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通过减小飞机的 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 更容易改变,以提高自身的灵活性.
(3)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填字母序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23.(6分)心电图仪(如图甲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被检者A、B的心电图分别如图乙、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A的心率为60 次/分.则:
甲
乙 丙
(1)根据被检者A的心率为60 次/分可知,被检者A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图乙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 mm/s.
(3)被检者B的心率为 次/分.
第七章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2.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长短”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C )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3.某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 C )
A.立即停止运动 B.逐渐减慢,最终停下来
C.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D.加速运动下去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
A.实心铁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人走路被障碍物绊倒时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后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推力,但仍然能向前运动
5.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避免向前翻车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应该前轮先着地 B.应该后轮先着地
C.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B )
7.如图所示,盛水的烧杯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烧杯的重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烧杯和水的重力与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如图甲、乙所示是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图甲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B.图乙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C.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D.都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
9.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水平传送带以1 m/s的速度匀速向右传送,工件放到传送带上后,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0~t1内,工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0~t1内,工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0~t1内,工件的重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
D.0~t2内,工件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时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 东 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 西 行驶.此时旁边有一辆小汽车驶过,小红感觉自己在往后退,她是选择 小汽车 作为了参照物.
11.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80 km/h= 22.2 m/s.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80 km/h.
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停表 .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 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80.0 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0.4 m/s.
13.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甲重10 N放在地面上,乙重5 N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量,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5 N,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0 N,定滑轮的作用是 改变力的方向 .
14.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所示),是因为木块具有 惯性 ;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左 (选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一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2.6 N.
15.同一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用惯性的知识分析,这样规定的道理是 当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若后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太近,则有可能发生追尾事故 .为了避免这类由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伤害,人们在交通行为中还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请写出两条: 必须系上安全带 、 限制车速 .
16.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力F1、F2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力F1、F2及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所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所受合力大小为 0 N,物体在t2~t3时间内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4 N,方向向 左 (选填“左”或“右”).
三、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共18分)
17.(12分)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不同 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同一 粗糙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均选填“同一”或“不同”)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 当速度相同时,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球滑行距离越远 ;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3)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的实验设计有问题,问题是 没有控制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 .更正后完成实验,在如图乙所示的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A、fB,则fA = (选填“>”“<”或“=”)fB.
18.(6分)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甲
乙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
(2)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3)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四、简答题(共7分)
19.如图所示为农场扬场机的示意图.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近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三种东西哪一种落地点距扬场机最近?哪一种最远?同样大小的谷粒和小石块,为什么落地点的远近不同?
糠皮落地点距扬场机最近,小石块落地点最远.同样大小的谷粒和小石块,虽然飞出的速度相同,但是由于质量不同,所以惯性的大小不同,小石块的质量较大,惯性也较大,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小,能飞到更远的地方.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6分)
20.(8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 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汽车在4.5 s内滑行60 m后停止.问:
(1)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由v=得,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1=v1t1=20 m/s×0.5 s=10 m. (2)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t总=t1+t2=0.5 s+4.5 s=5 s,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总=s1+s2=10 m+60 m=70 m,则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v===14 m/s.
21.(8分)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 N,F=10 N.
(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对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由题意可知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大小相等,则f=F=10 N. (2)因为FN=G=40 N,f=10 N,由f=μFN得μ===0.25.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2小题,共11分)
22.(5分)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后回答问题.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两车的型号一样),在相同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较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较大,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考虑到,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如图甲所示.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驾乘人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甲
乙
(1)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结论: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
(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通过减小飞机的 质量 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 运动状态 更容易改变,以提高自身的灵活性.
(3)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B .(填字母序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填字母序号)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23.(6分)心电图仪(如图甲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 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被检者A、B的心电图分别如图乙、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A的心率为60 次/分.则:
甲
乙 丙
(1)根据被检者A的心率为60 次/分可知,被检者A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图乙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1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 25 mm/s.
(3)被检者B的心率为 75 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