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能力提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9分)
1.
(2020杭州)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B.
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
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2.如图是打台球时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球杆击球时,台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是由于受到球杆施加的力
B.台球被击出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向前的力
C.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台球没有受到摩擦力
D.水平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台球,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
3.
(2020宜宾)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马同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加速前进时,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B.
下坡时不用蹬车,车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
骑车行驶过程,突然刹车,身体由于惯性会向前倾
D.
刹车停止后,车的惯性消失
4.
如图所示,锤头松了,用手抓住锤柄在板凳上撞击几下,锤头就会紧套在锤柄上,这是由于( )
A.
锤头具有惯性
B.
锤柄具有惯性
C.
锤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
锤柄的重力
5.如图所示,我们的祖先曾用滚木巧妙地移动巨石。下列措施中,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B.自行车转轴处装有滚珠轴承
C.用力压住橡皮,来回擦去写错的铅笔字
D.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时,车轮上绕有铁链
6.
(2019常德)若小球由如图所示位置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此时所有外力均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
A.
匀速直线下落
B.
匀速直线上升
C.
静止
D.
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7.端午节龙舟比赛时,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桨对水的力大于水对桨的力
B.使龙舟快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桨
C.龙舟冲过终点后减速滑行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龙舟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它具有惯性
8.
(2020宜宾)如图所示,物体只受到F1和F2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作用,能使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9.
(2020乐山)如图所示,小林静止站在商场的电梯上,随电梯匀速向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林受到重力、支持力作用
B.
小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林是静止的
D.
小林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10.
(2020江西)如图所示,小明去公园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此时,若不计绳子重力,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
B.
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
C.
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
D.
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
11.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12.如图所示,甲、乙两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经过激烈比拼,甲队获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B.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小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C.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D.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13.将重为G的物体挂于测力计下,使它们以大小为v1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以大小为v2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1>v2.已知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
A.F1可能大于G
B.F2可能小于G
C.F1一定大于F2
D.F1一定等于F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4.
(2020重庆)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物理学中用他的名字作为________(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15.
(2020甘孜)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打击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随着一起飞出.
1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和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_______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__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第16题图
第18题图
17.滑板车是小学生喜爱的玩具之一。用脚向后蹬地,滑板车会沿地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车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滑板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且人的两脚站立在滑板车上时,滑板车受到的支持力与_________是平衡力(选填“人的重力”、“车的重力”、“人与车的总重力”)
18.如图所示,物体重15N,被水平向右的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当F=4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N;当F=60N时,物体在墙壁上保持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N。
19.(2018·绍兴)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重均为20N。
(1)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两者同时以2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为3m时,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J。
(2)若物体A、B在15N的推力作用下以3m/s的速度在另一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此时A对B的推力为____N。
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0.如图所示,一物体随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请画出该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1.如图所示,请画出随传送带一起向下匀速运动的小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3分)
22.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____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填“快”或“慢”)。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____。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通过符合逻辑的_____得出的正确结论。
(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不变的性质。
23.绳子的抗断拉力是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超过这个拉力,绳子就会断裂.某实验小组用“加沙子法”测量一根细轻绳的抗断拉力,主要过程如下:将小桶悬挂于细绳下,缓慢在桶中添加沙子,直到绳子断裂.取下小桶,用弹簧测力计测小桶和沙子的重力.
(1)某次测量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桶和沙子的重力如图所示,细绳的抗断拉力为____N.本实验的原理中用到了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和______的知识.这种方法测量出的抗断拉力比绳子实际的抗断拉力____.
(2)改变绳子的长度,其抗断拉力____改变;用绳子拉着重物加速上升,其抗断拉力____改变.(均选填“会”或“不会”)
24.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实验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1、2两次实验,得出结论:___。
(3)比较___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刚开始小英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___N。
(5)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大小为___N.这样改进的好处是___。
(6)小芳在作图丁实验时,拉动木板没有及时停下来,当木块有七分之一滑出木板表面的时候,摩擦力大小为___N。
参考答案
1.D 2.
A 3.
C 4.
A 5.
B 6.
D 7.
D 8.
C 9.
A 10.B 11.
A 12.D 13.D
14.
牛顿 力15.
运动状态 不会16.桌面对木块的摩擦
支持
木块
17.相互
运动状态
人与车的总重力
18.15
15
19.(1)30
(2)7.5
20.21.
22.(1)相等
(2)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3)慢
(4)匀速直线运动
(5)推理
(6)不需要
运动状态
23.(1)48
二力平衡
大
(2)不会
不会
24.(1)匀速直线
等于
(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越来越大,摩擦力越大
(3)2、3
(4)3
(5)水平向右
1.2
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
(6)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