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yuán
dàn
shuǐ
hǔ
tái
jiào
rǎn
gāng
wū
yā
2.填入适当的量词。
一(______)明月
一(______)黄牛
一(______)苹果
一(______)寓言
一(_____)帽子
一(_____)文章
一(______)鲜花
一(______)同学
3.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过新年,小孩子(______)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______)可以放鞭炮。
(2)这(______)粥,(______)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______)是深褐色,(______)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______)很快乐,(______)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4.理解词语。
(1)嘟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
____):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3)(_______):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4)糊糊涂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
(1)端午??除夕??元宵??中秋
重阳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演出?
庆贺??编剧?
排练
谢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积累填空。
(1)《腊八粥》作者是_____
____,他的作品还有____
_____。
(2)《寒食》中诗人用诗句_____
___,_____
__暗讽了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诗句______
___,______
___写出了织女离别之苦泪如雨下。和这首诗相关的传说是__
__。《十五夜望月》中诗句______
__,_______
。委婉的表达了思念之情。与本诗相关的节日是__________,与这个节日有关的习俗有_________。
(3)看到同学贪玩儿不学习浪费时间,我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__
_____
,_____
__”来劝他珍惜时间。
(4)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
_,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___
,课外我还知道______
寓意着____
___。
二、阅读
课内阅读。
藏戏(节选)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一无所获
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表现在藏戏中,情节可以任意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
自得其乐)、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8.用“/”划去选文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9.藏戏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背景。
10.选文中画“
”的句子前后之间是什么关系?(
)
A.总分
B.因果
C.递进
D.转折
11.结合选文,说一说为什么一出藏戏可以演他个三五天?请分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同的地区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除了选文中的藏戏,还有安徽的____________,四川的____________,陕西的____________,还有被称为“国粹”的____________等。这些剧种使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味道
腊八节这天早晨,我醒得特别早,四点钟左右就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醒来,头脑中就一
直闪着小时候母亲给我们熬腊八粥以及我们兄妹几个喝腊八粥的情景。
小时候,每年到了腊八节这天,母亲一大早就把预先准备好的蚕豆、花生仁、红枣、绿豆、黄豆、赤豆之类的东西拿出来洗干净,浸泡好,然后开始熬腊八粥。母亲说,要得粥好吃,九样不同色。
我缠着母亲问,什么是腊月?母亲告诉我,腊月,就是快要过年的这个月。我一听说马上
要过年了,心里很高兴,因为我知道,过年就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了。母亲没有文化,却用
她最令人感到快乐的语言诠释了腊月,诠释了腊八粥。
到了中午,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腊八粥熬好了。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然后端给我
们,并嘱咐我们慢慢喝,别烫着,锅里多着呢!母亲知道我是急脾气,一副急吼吼的样子,便用
指头轻轻撼了
一下我的额头,说:“看你,像那百年才吃过腊八粥似的,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我争辩道:“我吃的是腊八粥,不是热豆腐。”母亲佯装生气了,嗔怪地说:“就你小嘴会说。”说着,母亲便用嘴轻轻往我粥碗里吹凉风。
13.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
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__________)
14.我一听到马上要过年,为什么感到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的意思是
。“热豆腐”在短文中
指
,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的性格是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
。
16.画“
”的句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
一年里,我们会度过美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这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度过的呢?请结合家乡的节日风俗写一写。
要求:1、题目自拟。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3、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元旦
水浒
抬轿
染缸
乌鸦
2.轮
头
个
则
顶
篇
朵
位
3.不但
而且
不是
而是
之所以
是因为
虽然
但是
4.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无可奈何
肿胀
内容混乱的。
5.元宵
端午?中秋
重阳
除夕
编剧?排练
演出?谢幕
庆贺
6.他微笑着说,他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他就把璧交给秦王。
7.沈从文
《边城》、《长河》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牛郎织女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年年有余
遍地是福福从天降
过年吃年糕
万事如意年年高
8.一无所获
自得其乐
9.雪山江河
草原大地
10.B
11.①艺人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②情节可以拖延,一段戏可以再三重复;③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④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缓慢。
12.黄梅戏
川剧
秦腔
京剧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创造力。
13.辗转反侧
14.过年就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了。
15.心急就会得不偿失,就会达不到目的
腊八粥
急躁
爱
16.我对母亲的怀念,表达了难忘母亲对我们兄妹的爱
例文: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