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有余数的除法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有余数的除法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2 08: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教师: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活动,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余数表示的含义以及单位名称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
制定依据:
教学内容分析:
《有余数除法》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属于概念的教学。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各部分名称,除法算式的表示方式等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除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东西的方式,所以让学生能熟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对表内除法已熟练掌握,故在教学过程中从动手操作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表征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作表征相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进行质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进行尝试操作、小组讨论,做“小老师”,质疑解答等方式,从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操作初步感知分物有剩余的情况,引出课题,提大问题。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3)对比、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成网。
练习
做一做第1题
做一做第2题
回应开头
四、课堂小结
用11根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
第1组摆正方形
第2组摆三角形
第3、4组摆五边形
师:像这样分东西有剩余的情况,数学中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这节课你想学习些什么?
老师出示题目:例1、(1)
把下面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师:你能列式计算吗?
师:6÷2=3表示什么意思?
师出示变题: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你还能出算式吗?
师:为什么还是用除法计算呢?
师:到底能摆几盘呢?大家先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
师:多余了一个草莓,怎么办呢?
师:你们摆出的结果是什么?
师:这结果我们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试试看,你会怎么写。
展示学生资源
评析:他们的写法总体来说分两类:文字表示和数字表示。出示规范的写法(数学上规定是这样表示)
7÷2=3(盘)……1(个)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2、3各表示什么?
1表示什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余数)
教学算式的读法
师:刚才我们分了两次草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这是今天的新知识,用动作演示两个算式,很简单,与之前学过的除法相比,就是多了余数而已。
师:7÷2=3……1还能表示什么?请举例说说。
教师巡视
汇报、点评: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每个数各表示什么?
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
评析、对比
动作演示
课前我们摆小棒的过程,你们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余数,知道了它表示什么?)
动手操作
汇报:
我们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剩下3根;
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剩下2根;
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剩下1根。
什么是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怎么写?
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用?
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生:表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
生列式:7÷2=
生:因为是平均分东西,所以还是用除法计算。
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生: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学生尝试写得数
有代表性的板演
质疑、辨析中完善
生:7÷2=3多1
生:7÷2=3
生:7÷2=3余1
生:7÷2=3.5(点5表示半盘)
生:7÷2=3……1
学生齐读算式
相同:都是分草莓,每份数相同,都分了3盘,都是平均分
不同:总数不同,一个正好分完,一个有余数,算式也不同,单位不同
学生动作表示两个算式的意思
生:有7个苹果,每人分2个,还剩1个。
……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质疑
学生列式
激发学习兴趣,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有剩余的情况,让学生感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提出大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由于第1小题是前面已学过的知识,直接呈现题目要求,让学生列式计算,回忆除法的有关内容。
打破常规,灵活处理例题的呈现方式,由教材中原来的呈现题目、摆、列式、说变为先列式,再通过摆一摆探究得数是多少,在算式中怎么表现(难点),直入主题,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约时间。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尝试列式,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利用课堂生成,顺势而为,余数的名称和算式自然呈现。
通过学生动手摆、写、说等活动,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让学生通过对比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结果存在两种:正好分完和有剩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深化对新知的认识。
抽象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意义,帮助学生建模。
重点在除法两种意义的对比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印象,帮助建模。
课后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