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点击播放视频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
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打败美帝国野心狼!
——《中国志愿军战歌》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不久,战火就烧到了鸭绿江边,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扼杀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重新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为了保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也为了支援正在和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朝鲜人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抗击侵略者。
抗美援朝
上甘岭战役时,志愿军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为缩短攻击距离,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队的进攻。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抗美援朝相关影视剧
三八线
上甘岭
英雄儿女
金刚川
抗美援朝部分影视作品
点击播放《我的祖国》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怎样进行战斗和生活呢?魏巍同志为了向祖国人民报告这些,亲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战斗和生活在一起,给我们写出了一篇篇感人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其中的一篇。
读后我们就会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著名的优秀通讯。50
年代初,它曾以那奔放的思想感情,激起全国人民心头的汹涌浪涛,鼓舞着人们投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作者魏巍在抗美朝期间,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深深感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回国后,提炼了三个典型事例,选用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醒目而又发人深思的题目,表现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地讴歌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写作背景
通
讯
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通讯特征:
?1.生动性:
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
3.评论性:
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作者简介
魏巍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预习检测
读一读,写一写
掐(qiā)
摁(èn)
衔(xián)
掷(zhì)
蹲(dūn)
掰(bāi)
岱(dài)
瘾(yǐn)
踹(chuài)断勺(sháo)
豁(huò)
脯(pú)
扛(káng)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三个活动。
1.仔细阅读文章,文中写了几个事例?请你试着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
2.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怎样的精神品质?
3.试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1.仔细阅读文章,文中写了几个事例?请你试着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
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
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
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
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
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
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3.试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3段),从切身感受出发,指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歌颂他们的精神品质。
第二部分(第4~14段),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第15段),联系人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爱我们的战士。
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
4~8
段),举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顽强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层(第
9~12
段),举第二个事例——马玉祥从火海救出朝鲜儿童,充分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三层(第13、14段),举第三个事例——防空洞谈话,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研讨三个事例对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作用,理解三个事例之间的内在关系
作者魏巍同志在谈他怎样写作本文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很久以来就在他脑子里翻腾着,因为战士们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伟大,这样感人,所以他一草有表现这一主题的强烈愿望。但怎样表现这一主题呢?他认为最本质的东西,是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他曾从他采访所得的100
多个生动事例中选了
20
多个例子来写,但没写好,
后来只选了5
个,最后写成本文时又删掉两个,终于取得成功。
1.本文主要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从三个事例所写人物来看,“战斗
”写一个连队,歌颂的是英雄群体;“救儿童
’写的是马玉祥这位战士,歌颂的是英雄个人:
“谈话
”写的是几名战士,歌颂的是英雄们的所思所想。
(2)从三个事例发生的时间来看,“战斗
’提在作战时;“救儿童
”是在行路时;
“谈话
”是在休息的时。
(3)从三个事例发生的地点看,“战斗
”发生在战场上;“救儿童
”发生在朝鲜老乡家;
“谈话
”发生在防空洞里。
(4)从三个事例所表现出的志愿军战士的思想感情来看,“战斗
”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对侵略者的恨;“救儿童
”侧重写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谈话
”则主要展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
(5)从三个事例所体现的主题来看,分别是
“抗美
”“援朝”“保家卫国
”
(6)从三个事例对志愿战士赞颂的角度和内在联系看,前两个事例分别赞颂他们的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第三个事例赞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总之,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共同具有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因此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相关例子,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写“松骨峰战斗”,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战斗任务的艰巨、战斗场面的激烈,清晰、全面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引述营长对战后阵地的概述,印证战斗场面的惨烈,间接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刻骨的恨;引述营长的切身感受,展示战士们的伟大与可爱。
(2)写“马玉祥从火海中救出朝鲜儿童”,作者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马玉祥,突出人物的淳朴可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情的起因,使情节清晰;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火场情景,突出环境的危险。第一次引用马玉祥的话,突出马玉祥对敌人的痛恨;第二次引用马玉祥的话,真实、清楚地交代马玉祥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及其从火海救出朝鲜儿童的详细经过,从而形象地表现出马玉祥奋不顾身的行为和纯洁、高尚的心灵。
(3)写“防空洞谈话”,通过三问三答来写,在直接引述原话中穿插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和为了祖国人民甘愿受苦的纯洁、高尚的品质,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3.在这三个事例中作者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
“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主题归纳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告诉我们:
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课堂检测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坚韧(rèn)
覆灭(fù)
豁亮(huò)
B.什物(shén)
摁倒(èn)
淳朴(chún)
C.谦逊(xùn)
胸脯(fǔ)
掰断(bāi)
D.火焰(yàn)
憋闷(biē)
聚歼(qiān)
答案:A
点拨:B.什—shí。C.脯—pú。D.歼—jiān。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
(2)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
(3)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
排比
反问
比喻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褪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上,_,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散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1)文中横线上应填入下面哪一个句子,才能使本文段上下陈述的主要着眼点更一致,语意更连贯?(
C
)
A?.哭声惊醒了马玉祥
B?.哭声惊醒了他一阵
C?.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
D?.一阵哭声惊醒了他
(2)本文段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哪一项?(C)
A?.介绍马玉祥的年龄、籍贯、经历;
B?.马玉祥与作者的谈话
C?.写马玉祥由炮兵连调到步兵连的原因
D?.写老妈妈的房子、窝棚被敌人炸毁了
(3)对本文段表现了马玉祥怎样的思想面貌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A)
A?.热爱朝鲜人民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B?.像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C?.渴望多消灭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
D?.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本文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A)
A?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C?.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D?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哪一句?(C)
A?.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
C?.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3.下列对《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问句为题,富有启发性,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最可爱的人”指志愿军战士。
B.文章用三个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事例同等重要,顺序可以调换。
C.本文开头和结尾都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D.在本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激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通过思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答案:B
点拨:文中三个事例的顺序不能调换。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