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相遇问题(6)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相遇问题(6)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2 08: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遇问题》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相遇问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关于路程速度和时间问题,初步知道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感悟其实相遇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情景不难理解。但是,对于相遇问题的特征“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在何处相遇”还需要进一步地加深理解。所以这节课我就借着五年级下册的《相遇问题》来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写出题目的等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积累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利用微视频引导学生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在何处相遇”等词语的理解;
2、引导学生会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能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开门见山式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方向,激活思维,拓展思维,提升思维。
二、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1、用一个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相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等关键词。
【设计意图】:新颖的视频展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乐意参与到课堂研究中。
2、出示例题,获取信息
张叔叔(天桥)要给王阿姨(公园)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王阿姨每小时行40千米,张叔叔每小时行60千米。
(1)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2)出发后几时相遇?
(3)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懂题目里面的信息,会根据题目信息找等量关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3、操作感悟,研究问题
A、学生小组操作张叔叔和王阿姨在哪里相遇?再操作一次在怎样的情况下是中点相遇?
B、教师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写出等量关系
C、学生独立列方程解决问题
D、学生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个环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在里面。多引导学生,学生自然会被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4、师生共同总结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此处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应用拓展,深化提高
1、出示生活中类似于相遇问题的题目,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做。
【设计意图】:学生有自主选择权,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2、学生展示成果,分享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舞台,允许学生绽放光彩,对培养学生自信心很有帮助。而且分享的解题方法,也给反应不那么快的学生有章可循。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一起来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与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的内容,与课堂开头的明确学习目标浑然一体,前后照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