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2 相遇问题(8)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2 相遇问题(8)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2 08: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2.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受“相遇”
1.动画演示相遇问题。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小动画,开心吧。同学们,我们平时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呦,看动画的同时看谁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了。
(2)课件播放动画视频,学生观看。
(3)师:谁发现其中的秘密了?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导语: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说得真清楚!感觉这节课的内容不用老师讲你们就都已经会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让老师跟着你们一起探究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吧。
3.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明确“相遇”的意思及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中两者所用时间相同,回顾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建构模型
活动一: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师:
同学们,猜猜淘气和笑笑大约在何处相遇?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那么解决相遇问题一般利用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会更清楚,你能把这条路线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请同桌合作试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由于速度的不同所走路程也会有所不同,通过同桌合作学习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降低了难度,消除了学生对画线段图的畏惧感,唤醒了学生使用线段图分析数学问题的意识。】
活动二:思考并解决“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1)课件出示问题:“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2)小组讨论,进一步用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师:老师发现你们用线段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厉害呦,把你们的线段图互相交流一下吧。
(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们小组哪位同学的线段图画得最好?请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4)课件演示,教师点拨。
师:老师把我的线段图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真的很简单啊,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完成这个问题吧。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然后选择两名方法不同的学生板演。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70x+50x=840
 

(70+50)x=840
120x=840
120x=840
x=7
x=7
 
   
 
        答:出发后7分相遇。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总结规律。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数形结合的观点。通过画图,学生能直观地看出“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总路程”这一数量关系,从而加深对题目数量关系的理解。】
3.回顾反思。
(1)检验结果。
师:我们怎样可以保证求得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呢?(把x=7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
(2)回顾过程。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的?
【设计意图: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类比练习。
师:现在老师把淘气和笑笑的速度调整了一下,你们还能解决吗?好,老师相信你们,动手试一试吧!
课件出示:“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是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是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先想一想,再列方程解答。
(1)学生独立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反馈交流,展示学生的解题,同时指名说说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
(3)引导比较,渗透函数思想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发现呢?
?
生:等量关系没有变。
生:路程不变,速度和越快,所用时间越少。
【设计意图:巩固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模型结构,深化理解。】
活动三:列举出生活中的其他情境,也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指名举例,全班交流。
2.师小结评价,补充练习让学生试一试。课件出示:(学生自选一题解答)
(1)有一份5700字的文件,由于时间紧急,安排甲、乙两名打字员同时开始录入。甲每分录100个字,乙每分录90个字,录完这份文件需要多长时间?
(2)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这条隧道要用多少天?
【设计意图:从行程问题拓展到工程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面。通过对比,寻找相同点,沟通这些问题的联系,让学生初步体会模型思想。】
三、?巩固深化
加强理解?
1、完成课本72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第(1)小题,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独立完成第(2)小题,然后和同桌说说解题思路。?
(3)课件演示解题过程,全班交流核对。
2、?完成课本72页“练一练”第2题。?
(1)指名板演,其他练习,师巡视指导。
(2)板演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型的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拓展延伸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提升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你们个个都是最棒的!同学们都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太厉害了!你们想不想挑战有一点点难度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迎接挑战吧。嗨嗨,我最棒!
课件出示: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00km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驶33km,乙车每时行驶42km,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75km?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完成。
汇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回顾梳理,总结反思。
1.学生谈收获。
2.学生提出质疑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总结,整理思路,回顾反思,同时让学生提出质疑,大家共同讨论解答,强化新知识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检查学习情况。
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4、5题:独立用方程解问题。
【设计意图:擦漏补缺,以便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70x+50x=840
 

(70+50)x=840
120x=840
120x=840
x=7
x=7
 
   
 
        答:出发后7分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