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 长方形的面积|冀教版(2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1 长方形的面积|冀教版(2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4 16:42:43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理获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较正确地估出给定的长方形的面积。
3、初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助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粒纽扣的面积约是2(
)(2)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1(

(3)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1()(4)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48()
2、下面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下面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数的?
想要知道一个更比图形的面积或一个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怎么办?
二、新课导入。
如果这个图形非常的大,如:足球场的占地面积;篮球场的占地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等,像这样的面积大的我们用画方格或是用正方形去摆满,你觉得怎么样?(不方便),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用更为方便、简洁的方法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探究新知
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动手操作,用所给的面积单位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说出所摆出的
长方形的长、宽及面积分别是多少?


面积
学生以组为单位,任取几个面积单位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根据拼成的结果,完成表格。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拼成的长方形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拼成
的长方形一行摆了几个面积单位,长就是几,摆了几行,宽就是几,几乘几等于可以摆多少个单位面积的正方形。我发现用长方形的长×它的宽=它的面积)
板书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运用公式解决长方形的面积。
例1
一张长方形纸板,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3
厘米
)
(
5
厘米
)
学生完成例题后评价。
学生讨论要求长方形必须要知道什么?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应该注意什么?(长方形的长宽应是长度单位,面积应是面积单位。
四、反馈练习。
1、基础练习。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长方形,长是35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

①35×5

35×4
③(35+5)×2
(2)一个长方形,长是25分米,宽是8分米,它的面积是(
)。
①200分米②200平方分米
(3)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9米,面积列式是(
  
)。
①28+19
②(28+19)×2
③28×19
(4)一个长方形,长是18米,宽比长少5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
)。
①18×5
②18×(18-5)

18×(18+5)
2、拓展练习
(1)足球场长120米,宽9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8平方米,宽是9米,长是多少
米?
3、提高练习。想一想:你能算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还有什么要提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能区分面积和周长。
2、技能目标: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发现——验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迁移类推的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准备:长方形图形,面积单位若干,尺子,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故事情节,激活经验,回顾度量方法
1、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今天,乌龟和兔子进行的粉刷墙面比赛,他们每人一把同样的刷子,同时开始,同时完工,看谁刷的面积大?  
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一个面积单位)
预设:我刷了乌龟是8个面积单位,小兔刷了10个面积单位,所以小兔刷的面积大。
乌龟?????????????小兔
设计意图: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激活学生已有的用度量的方法比较面积的经验,比较用面积单位拼成图形面积的大小,为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2、提问:要想知道操场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经历拼摆过程,明确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1、提出探究问题,突出度量的本质
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求出他的面积(学生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
2、反馈交流,请学生结合图说明自己的想法
(1)学生用正方形铺满整个长方形。
(2)学生可能只在长边和宽边摆出面积单位。
(3)学生直接说出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也让学生有那个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
(5表示每行5个面积单位,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长方形中摆面积单位,突出面积计算的本质是对二维面积的度量。让学生想象讲长方形全部铺满,体现出必须用面积单位密铺所测图形,这时所铺面积单位的个数才是图形的面积。
3、引发深入思考,尝试深度探究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明确每行个数与行数以及面积单位总个数之间的关系,为概括长方形面积公式做准备。
三、拼摆操作,感悟关系,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任取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每人摆一种你喜欢的长方形。组长负责填表,记录。学生4人一组拼图,组长填表记录,教师巡视。找一个小组的学生到前面展示摆法,教师板书记录。
长/厘米
?
?
?
?
宽/厘米
?
?
?
?
面积/平方厘米
?
?
?
?
多找几个学生说他摆的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
2、组织反馈,抽象概括,提炼公式。
刚才同学们都摆出了不同的长方形,请你们认真观察你们组表格里的数据,并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验证了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四、实践应用,拓展公式
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单位:厘米)(P66例4(3))
?
?
?
?????
?
长=???????????????????????????????
长=????????????????
宽=???????????????????????????????
宽=????????????????
面积=???????????????????????????????面积=???????????????????????????????
五、巩固练习,
?
100米
?
1、
???
150米
操场面积=?????????????????????????????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
?5
9????????????????????????????????????????????????????????????????????????????????????????
3.?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个场地是多少平方米?
4、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面积60平方分米,宽6分米,求餐桌的长是多少分米?
5、一张长方形的A4纸(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
21厘米
30厘米
六、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怎么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七、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探索、归纳等活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操作且让操作恰到好处、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度又如何,怎样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才有效呢?这些都是备课时所必须要思考的。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页例1、72页例2及相关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在讨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从度量到计算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图形、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单、尺子、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这些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呢?
生:用来测量面积大小的。师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生:平方厘米。
师:怎样测量它的面积呢?
生: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一共摆多少个,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这位同学的测量面积的方法非常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操场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多麻烦呀!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呢?(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和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的温馨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每个成员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任意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填在记录单上。
2.根据所填数据,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的结论填在记录单上。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选小组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单,并让他们汇报发现的结论。
【学情预设:小组的每个同学汇报自己摆的长方形,长、宽、面积是多少,通过拼摆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四)验证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个面积公式是否对计算所有
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请每组的小组长到前边来取长方形,用两种方法求出他的面积。出示验证方法。
学生用两种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请两个小组到前边去展示验证的方法,都得出两种方法求得的面积相等,因此,长方形面积公式对对计算所有长方形面积都适用。
三、解决问题
1.先出示课本上的例2请同学们做。
2.出示课堂检测,请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通过闯关练习,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应用,更能深化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孩子们在认知的冲突、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了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动静交错的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回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我们是怎样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
3.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便于教师了解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