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2 21: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上课铃响了,李敏气喘吁吁(xū
yú)地冲进教室。
2.唯一遗憾
(
hàn
g?n)的是不甜。
3.“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
s?ng
sh?ng)门又大了许多。
4.傍晚的时候,妈妈背(bēi
bèi)着一个大包过来了。
5.小馋(
chán
cán)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
二、看拼音,写词语。
liú
t?ng



fan


(
)
(
)
(
)
(
)
xiāng
cháng
chéng
hào
xíng
zhuàng
qi?o


(
)
(
)
(
)
(
)
三、查字典,填空。
查“烦”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烦”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烦闷;②厌烦;③使厌烦;④又多又乱;⑤烦劳。给下列句子中的“烦”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我正忙着呢,你别烦我了。(

2.这是一项重要而烦杂的工作,须交给一个有耐心的人。(

3.邻居家孩子的哭声让他心烦意乱,不能安心学习。(

四、词语积累与应用。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ABB式的词语。

)的饭菜

)的草地

)的大地

)的太阳

)的露珠

)的星空
2.选词填空。
希望
失望
愿望
(1)我多么(
)变成一棵树哇!现在,我的(
)终于实现了。可妈妈竟然没发觉,我真有点儿(
)。
继续
连续
陆续
(2)爷爷(
)昏睡了三天三夜,亲人们(
)来看他,他也不知道。今天,爷爷忽然睁开了眼,可没过一会儿,他又(
)昏睡了起来。
五、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垂下树枝
B.坚持想法
C.拜访宇宙
D.俯瞰星空
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之所以希望变成一棵树,是因为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B.我从出生开始,就拥有这只猫,无论它干什么,都听我的话。
C.如果他天天坚持体育锻炼,所以身体一直很健康。
D.音乐不但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性情。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B突然,耳边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你在想什么呢?”
C.“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D.“跳蚤怎么会是猫呢?”尾巴说:“我这只猫特别乖,我天天骑着它满地跑。”
4.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一天上午,小花苗爬过了高高的墙顶。
①一粒花种子丢落在墙角,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株小花苗。②它兴奋地唱起了歌:“啊,阳光下多么温暖啊!”③在阳光的照耀下,小花苗长得可快了。④没过几天,它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的另一边》一文中,“我”想象了宇宙另一边的世界,是宇宙这一边的倒影。
B.《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妈妈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是因为住在鸟窝里的小动物偷偷地告诉了妈妈。
C.《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我”的“秘密”是“我”变成了一棵树。
D.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
六、按要求写句子。
1.蒲公英开花了。(改为拟人句)
2.最了解我的人是妈妈。(改为反问句)
3.小白兔发现了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改为“被”字句)
4.“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了这句话,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七、语文实践园。
1.发挥想象,仿照句子写一写。
例: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1)在宇宙的这一边,金鱼只能在水里游;在宇宙的另一边,
(2)在宇宙的这一边,
2,下面是一个小朋友的手掌印,请你把它想象成至少三种事物并写下来。
(1)
(2)
(3)
3.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第五个梦想,是跑到运动场上。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当一会儿小松鼠的撑竿,当一阵儿小猴子的标枪。挂在脖子上的奖牌亮闪闪的。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六个梦想,是
。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八、阅读理解。
(一)宇宙的另一边(节选)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
)雪仗、(
)雪人、(
)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把下面表示动作的词语,准确地还原到文中的括号里。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的描述,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
)=(
)=(

3.选文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巧妙地引用了
4.“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雪下得很大,覆盖了万物,大地上一片白茫茫。
B.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就快要到春节了。
C.下过一场大雪,孩子们盼望的春节就到了。
D.大雪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欢乐。
5.选文第2自然段中①②③三处的诗句,能不能调换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调换,这三处的诗句在文中都是用来表达春天的到来。
B.不能调换,这三处的诗句体现了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
C.能调换,这三处的诗句出自不同的古诗,调换位置对诗句的意思没有影响。
D不能调换,这三处的诗句由物及人,体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的变化。
6.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跟乘法不是抽象的数字,是可触可摸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选文第2自然段加点的“乘法”能否换成“加法”?请说明理由。
(二)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第1、2自然段写出了“我”
的性格。
2.联系上下文,加点词语“匿笑”的意思是(
)。
A.大声地笑
B.偷偷地笑
C.高兴地笑
D.眉开眼笑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金色花》中“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请分别说一说。
4.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5.用“
”画出一句体现孩子爱母亲的句子,用“
”画出一句体现母爱的句子。
6.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是因为两者都是美丽的,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赞美
B.短文借助孩子想变成金色花,表达了孩子想回报母亲无私的爱的心愿
C.短文通过写“我”不让妈妈找到,流露出了作者对孩子这种做法的批判之情
九、习作。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最好玩的国王》《小树的心思》《假如人类可以冬眠》等,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不少于300字。
答案
1.

2.
hàn
3.
s?ng
4.
bēi
5.
chán
二、流淌
秘密
麻烦
继续
香肠
乘号
形状
巧克力
三、F
fan
火6
1.③2.④3.①
四、1.示例:香喷喷
绿油油
白茫茫
金灿灿
亮晶晶
亮闪闪
2.(1)希望
愿望
失望
(2)连续
陆续
继续
五、1.D
2.C
3.D
4.A
5.B
六、1.示例:蒲公英绽开了笑脸。
2.最了解我的人难道不是妈妈吗?
3.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被小白兔发现了。
4.示例:早春二月,竹林之外,两三枝桃花刚刚绽放,一场春雨过后,微风拂面,岸边的小草争先恐后地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垂柳吐出嫩绿的芽,远远望去一片青翠。
七、示例:1.(1)它会不会像小狗一样在地上跑,或者像鸟儿一样在天上飞?
(2)天空是蓝色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是粉色的,或者是绿色的?
2.(1)像几座山峰
(2)像几串糖葫芦插在草把上。
(3)像开屏的孔雀尾巴。
3.藏在田野里
我要在稻田上,长成一株金黄的稻子;或者伪装成细长的杂草。田野里的派对马上开始啦!
八、(一)1.打


2.大地万物
一场大雪
一片白茫茫
无数孩子的节日
3.古诗
4.D
5.D
6.不能。“早春二月”万物开始萌芽,桃花才开出三两枝,春雨就给大地带来了甘霖,万物受到滋润,迅速生长,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法”不能概括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二)1.顽皮、活泼
2.B
3.“我”希望变成一棵树是因为贪玩。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因为“我”想回报母亲无私炽热的爱。
4.因为二者都是美丽的,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以此来赞美孩子的可爱。人们喜欢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好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5.示例: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