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课《记念刘和珍君》-(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课《记念刘和珍君》-(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2 07: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目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遂弃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精神上的疾病。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等。
1918年,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徘徊
长歌当哭
菲薄
踌躇
桀骜
黯然
噩耗
肆无忌惮
喋血
攒射
屠戮
浸渍
绯红
和蔼
殒身不恤
注音
páihuái
dàng
fěibó
chóuchú
jié’ào
àn
è
dàn
dié
cuán


fēi
ǎi
yǔn

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天安门集会
游行群众与段祺瑞政府卫队对峙


逮捕
血衣
殴打
遗骸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杨德群烈士
魏士毅烈士



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1、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写刘和珍的?从刘和珍的神情举止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3、鲁迅对于徒手请愿方式是怎么看的?
4、鲁迅认为刘和珍牺牲的意义何在?
5.课文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悲愤的?
1、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写刘和珍的?从刘和珍的神情举止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1)预定《莽原》全年
——“毅然”
渴求真理追求进步
2)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有远见卓识有责任感
3)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
——“欣然”前往
爱国热忱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勇于斗争
温和善良
“微笑”、“温和”
“反抗”;
“黯然”、“泣下”
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2、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1)
与反对派的凶残毒辣形成强烈的反差。
(2)流露出作者不相信不愿意她死的情感,表现他极度的悲痛。
(3)透出刘和珍的善良与纯真,表现作者对反动派的抨击和揭露。
3、鲁迅对于徒手请愿方式是怎么看的?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看法1、请愿无法改变黑暗的现状
看法2、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要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4、鲁迅认为刘和珍牺牲的意义何在?
(1)引用陶渊明的诗来阐明
尽管影响不大,但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死者与青山同在,人们会永远纪念死者,记住惨案的教训,从而下定决心投入战斗。
(2)
鲁迅从爱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妇女的觉悟,高度评价了中国女子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肯定了死者对将来的意义
(3)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
课文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悲愤的?
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1、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①青年的牺牲,使我悲痛万分艰于呼吸视听;
②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又使我的悲哀出
离愤怒。
这样写既揭露了政府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中的“悲凉”为什么用“浓黑”来修饰?
(2)怎样理解“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2、而此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浓黑的悲凉
快意于我的苦痛
化抽象为形象,使“悲凉”可感可触可视,且是极度的悲凉。
警告反动派别高兴得太早,血债必将血偿!
3、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即大屠杀,足见反动派的残忍;“流言”,即御用文人的舆论,比刀枪更让人心悸,足见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一武一文,就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
4、
文中“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中的“缘由”是什么?
答:惨象—长期镇压,不敢说话
流言—不断诽谤,无法说话
中国式的专制统治:有形的刀枪(血腥的镇压)加上无形的刀枪(思想的愚弄蒙蔽),正是这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消亡,以致不能反抗、不知反抗。
5、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1)“这”指什么?
(2)如何理解“惊心动魄的伟大”?
(3)“文明”、“伟绩”、“武功”用了什么手法,该怎样理解?

惊心动魄的伟大
指上文的“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
1、“赞颂说”—赞颂刘和珍等人的沉勇友爱、临危不惧。
2、
“反语说”—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与下文的反语一致。
文明
伟绩
武功
反语,讽刺了中外反动者对自己的暴力行径沾沾自喜的丑恶嘴脸。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为什么说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答:
“真的猛士”
“惨淡的人生”
“哀痛者”:
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是说明真的猛士看到民族的衰亡,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看到爱国志士被杀戮,感到万分哀痛,所以说是“哀痛者”。
同时,他们又为自己能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因而感到莫大的幸福,无论是奋斗还是牺牲都是幸福的。
“幸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