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模块(一):质量与密度【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模块(一):质量与密度【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2 17:5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质量 密度
质量 密度
定义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表示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字母ρ表示
基本单位 千克(kg) 千克每立方米(kg/m3)
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克每立方厘米(g/cm3)
单位换算 1?g=10-3kg, 1?mg=10-6kg, 1?t=103?kg 1?g/cm3=1.0×103 kg/m3
影响因素 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当温度、状态等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改变
测量仪器 或方法 天平、台秤、案秤 密度计、常规法(天平和量筒)、浮力法等
计算 公式
(变形式:求质量m=ρV,
求体积
应用
鉴别物质,农业选种,航空器材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
二、天平的使用
图示
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和标尺的分度值
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移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得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测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且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小,调节游码,再次平衡)
读 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左端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图中物体的质量=60.6g
三、体积
1. 体积
(1)定义: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2)常用单位:立方米,符号是m3。
(3)单位及换算
常用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符号 m3 dm3 cm3
单位换算 1?m3=103?dm3=106cm3;1?m3=103L, 1?L=103cm3=103?mL
2. 体积的测量
(1)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采用米尺(刻度尺)测量其长、宽、高,然后利用公式:体积=长×高×宽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统一),如正方体、长方体。
(2)测量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常用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
(3)使用量筒和量杯时的注意事项
a.看: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度值)。
b.放: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
c.读数时,使量筒壁上的刻度正对自己,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选填“凹”或“凸”)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B(选填“A”“B”或“C”)是正确的读数方法;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24mL。
例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
? B.?该液体密度为1.5g/cm3
? C.?量杯质量为40g 
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例2.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_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多选)。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_________ (填“a”“b”或“c”)。
例3.如图所示,自身质量m0=0.5kg、容积V0=500cm3的瓶子里装有质量m1=0.4kg的水,水位太低,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衔来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当填入最后一个小石块,刚好使瓶内水面上升到瓶口,这样乌鸦就可以喝到了水
(已知ρ石块=2.6×103kg/m3)。求:
(1)瓶内水的体积V1;(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瓶中水的总质量m
1.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1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
①取10克砝码放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其合理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④① ? D.?②④③①
2.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估算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
A.?50米3 B.?50分米3 ? C.?50厘米3 ? D.?50毫米3
3.一根均匀的铁棒,质量是m,密度为ρ,比热容是c,去掉1/2,则剩余部分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分别为(?? )
? A.?m、ρ、c ? B.?m/2、ρ/2、1/2c
? C.?m/2、ρ、2c D.?m/2、ρ、c
4.某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一物体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天平的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天平的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值为1.4g,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 A.?81.4g B.?78.6g ? C.?78.2g ? D.?81.8g
5.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ρ=m/V可知,石头裂开后体积变小,所以石头密度变大
? B.?根据ρ=m/V可知,石头裂开后质量变小,所以石头密度变小
?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6.甲,乙、丙三个同样的烧杯里装有部分水,再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铝块、铁块和铜块分别提没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ρ铝<ρ铁<ρ铜),此时三个杯子中的水面恰好相平,则水最少的是(??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一样多
7.如图,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气球浸没在水中,升高水温,发现水面位置明显上升。则水温升高时,对球内空气相关的量分析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 B.?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密度变大
?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 D.?质量变大、体积变大、密度不变
8.我国科学家造出了“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8mg/cm3。“0.18mg/cm3”表示的科学含义是__________。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__________g。
9.小菁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小光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l;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
(2)实验中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塑料球的密度ρ球_________ =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
10.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应取了适量该液体的样品,按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前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2)实验记录数据:
方案一:m1=30g,m2=52g,V1=______ml(读数见图乙)
方案二:m3=52.8g,m4=______g(读数见图丙),V2=10mL
方案三:m1=30g,m3=52.8g,V3=19ml,其中方案三中液体密度大小为______g/cm3
(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________(选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
11.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的用钢量达42万吨。
(1)钢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小应想通过实验测得钢的密度,他在实验室找到一块钢块,用天平测出这块钢块的质量是39.2克,测得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是360克;然后用细线系着把这块钢块浸没在烧杯中,当烧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钢块,接着测得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是355克。按小应的实验数据,这个钢块的密度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1.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 A.?3.0×103kg/m3;10g B.?1.7×103kg/m3;10g
? C.?1.4×103kg/m3;20g D.?1.0×103kg/m3;20g
2.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10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方法如下:①取10克砝码放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其合理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④① ? D.?②③①④
3.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 B.?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4.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5.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的图像,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体积关系的是(?? )
6.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5kg/m3”表示的科学含义是__________;现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7.小应用一架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他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测量,如右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__________61g(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小胡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8克;
③取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0,如图甲所示;
④将烧杯中的全部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
(2)由图中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千克/米3。虽然小欢同学操作规范,但测得盐水的密度会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9.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钱塘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钱塘江水密度的测量。
(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再把烧杯中江水倒入量筒中,液面如图乙所示,她 测得江水密度为_________g/cm3。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电子秤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 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 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 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直至液面与记为A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④ 计算:江水的质量________,江水的体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其中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从而算出江水的密度。
参考答案
例1.D
例2.(1)乙(2)20cm3(3)A、B、C(4)c
例3.(1)瓶中水的体积V1为400cm3;(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为100cm3;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为1160g。
1.B 2.B 3.D 4.B 5.D 6.A 7.A
8.1立方厘米的材料的质量为0.18毫克 ?0.018
9.(1)B(2)0.56×103;小
10.水平 右 20 42.4 1.2g/cm3;方案二
11.(1)1m3的钢的质量是7900千克(2)7.84g/cm3
1.D 2.B 3.D 4.C
5.1立方米氧气的质量为5千克;变小。
7.左;等于
8.(1)左?(2)1.1×103kg/m3,偏大
9.(1)①右 ② 1.1 (2)④m3-m2; (m1-m2) /ρ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