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DNA分子的结构》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01
02
05
06
04
03
说教材
02
04
03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要以已学的DNA的化学组成知识为基础,理解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自主完成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
说教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本节内容是前一节课的深化和拓展,学生能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基因的本质;另一方面,本节课又为后面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等内容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说学情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种类、结构及功能,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而且高中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说重难点
重点
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
说教法学法
教法
直观教学法、模型建构法、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学法
说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情境导入
随堂检测
小结及作业
新课讲授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左图为坐落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塑,2019年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发现66周年。提出问题:DNA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说教学过程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G
第二环节: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提问复习: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第二环节: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2、展示并说明材料
第二环节: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3、构建模型一:脱氧核苷酸
第二环节: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4、构建模型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学生分组展示,并用语言描述,教师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强调: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磷酸二酯键,形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长链。
第二环节: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5、设疑:脱氧核苷酸单链是无法稳定存在的,那么由这样的长链组成的DNA分子要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后代呢?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的相关内容,跟随沃森和克里克的探究脚步,合作完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
第二环节: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6、构建模型三:DNA分子平面结构
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在此基础上,我强调两点:①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②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有固定的配对方式:一条链中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G与C配对,并且A与T之间是2个氢键,C与G之间是3个氢键。这种碱基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第二环节: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7、补充资料
总结: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A=T),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G=C)。
第二环节: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8、构建模型四: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旋转
1、教师展示DNA双螺旋结构
学生与自己构建的双螺旋模型相比较,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DNA是由几条链组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怎样的?它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第二环节:
二、DNA分子的结构
第二环节:
二、DNA分子的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第三环节:随堂检测
学生独立画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式图并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10
9
G
T
C
A
1. 胞嘧啶
2. 腺嘌呤
3. 鸟嘌呤
4. 胸腺嘧啶
5. 脱氧核糖
6. 磷酸
7.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8. 碱基对
9. 氢键
10.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第四环节:小结及作业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用富有创意的材料重新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探究DNA分子的特性。
小结: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第五环节:板书设计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模型一:脱氧核苷酸
模型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模型三:DNA分子平面结构
模型四: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二、DNA分子的结构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此次全部的说课内容,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