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8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
一、课外阅读
刻在树上的字
他拿着报刊编辑的退稿笺,心情就像是被吹落的树叶,感到灰心失望极了。
要知道这是他接到的第九十九封书法退稿笺呀!也是他定下的最后一次投稿了。
他曾在接到30封退稿笺时暗自发誓:如果接到第九十九封退稿笺,他未被报刊采用一篇稿件,他就再也不搞书法了,说明书法与他无缘,他不是搞书法的料,缺乏这方面的灵气。
尽管这样做他很痛苦,但他不得不这样。想想看,他对书法所付出的还少吗?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就偏爱书法而影响了学业,他没能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仍痴心不渝,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大部分钱来买书、纸、笔墨练习书法。在他自认为练得可以时,就试着向报刊寄稿件。一年多来,除了稀如牛角的退稿笺,多如牛毛的稿件都一去不复返了。他曾充满自信地想,凭他的功底,在他收到第九十九封退稿笺之前,至少也要有几幅书法作品见诸报刊,可现在……他心情沉重地从家中出来,茫然地在大街上走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上小学时的学校门前。门前的小杨树,如今已枝繁叶茂了。蓦地,他的眼前一亮,他发现杨树上刻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好醒目,好熟悉。对了,他想起来了,这不是自己上小学时为展示自己的字写得好,一时心血来潮用小刀刻上去的么?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老师发现后还批评了他。想起来都有些心酸,白白地让杨树挨了几刀,如今在书法事业上仍无建树,真有些愧对此树呀!
他抚摸着杨树,当他再一次凝神细看这八个字时,他不由得惊呆了:只见这几个字默默地随着小树成长,已长得笔力矫健,自然洒脱,神采飞扬,静态中点画出动态之美,而且笔画的轻重缓疾,方圆长短所产生的艺术美,没经过千锤百炼的书法爱好者是很难望其项背的。可自己以前刻的字与眼前的字是相去甚远的呀!此时他感到眼前的大树就像一位哲人向他讲解着什么,他顿悟了。他忽然感到自己那关于九十九封退稿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幼稚和可笑!
五年后,他成了颇有建树的书法家。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茫(_____) 凝思(_____) 千磨万击(_____)
他接到第九十九封退稿笺感到灰心失望极了,是因为( )
A.报刊编辑不识才
B.他由此觉得自己不是搞书法的料
C.是他最后一次投稿
D.他确实没有搞书法的灵气
“可现在……”其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
A.引文省略;B.话没有说完;C.语音未尽;D.说话断断续续
文中以此来表示他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大树就像位哲人向他讲解着什么”,作者没有说明讲解的内容,但是我们清楚讲解的内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结尾只告诉读者他的成功,却没有具体写他成功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那么读者可以归纳出他成功的原因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写他的心情,“像是被吹落的树叶”,你能用几个成语来表示他此时的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
①“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
②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③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
“野败”。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④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
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⑥“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第①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 )
A.一觉睡了非常久 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
C.梦想一直没实现 D.50多年经常梦见水稻
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 )
A.拯救饥饿奖 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
C.世界粮食奖 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③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实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明( )
A.实验条件恶劣 B.实验方法错误
C.实验过程艰辛 D.实验结果喜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段落是( )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有人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题目“让世界远离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你同意吗?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读了本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把它写下来,并说说解决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 捕)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zǎi zài)。早在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léng líng)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研究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 斓)的色彩,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统计,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用“○”在文中括号里圈出合适的字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 )
A.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 B.对晕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根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晕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⑤自然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第⑥自然段对晕进行分类,说明(______)。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本文是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说明晕的。(填序号)
①追溯历史 ②解说概念 ③解释成因 ④说明作用
你能理解文中画“_____”的句子吗?请在右边的六棱柱上画一画。
提示:如果不理解,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哦!
茫然 凝神 千锤百炼
B
A 灰心失望
做事不要急于求成
不懈的努力和杨树对它的教导
示例:灰心丧气 垂头丧气 郁郁寡欢 闷闷不乐
B
D
C
C
不同意。 理由: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②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铺 zǎi léng 斓
C
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 D
② ① ③ ④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