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随堂提高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随堂提高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2 11: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高中统编版(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同步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1.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 )
①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
②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
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
④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979年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入选符合《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是( )
A.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B.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C.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D.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3.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外贸的兴盛
4.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人类以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无数雄伟壮丽的文化景观。但是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下列遗产破坏的主要原因与其它三个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丽江古城 B.巴米扬西大佛 C.吴哥古迹群 D.圆明园
5.“如何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而不是仅仅是标本和遗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相应的措施是( )
A.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B.反对对这类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
C.将导致价值丧失的世界遗产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
D.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
6.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 )
A.全力开发推向市场 B.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C.充分利用适度保护 D.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7.《世界遗产公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下各国签订的重要文件。下列属于《公约》内容的有( )
①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②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
③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做出严格的规定
④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定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应属于(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9.泰山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涌文化的同为一体。结合登山线路格局的变换,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这突出了文化遗产( )
A.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范围上的完整性
C.内容上的丰富性
D.影响上的广泛性
10.“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有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
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 ②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③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11.下图是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牙贝伦塔,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对这一建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C.它受《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
D.它具有真实性,但不一定具备完整性
12.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殿堂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蛀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各处留下了痕迹。该材料反映了布达拉宫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包括( )
A.文物管理薄弱 B.城市化浪潮 C.建筑材料缺陷 D.地震的破坏
13.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 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14.“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在金字塔内可以长生不老 B.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建筑水平的高超
C.埃及文明的伟大与不朽 D.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15.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摘编自《世界遗产公约》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遗产面临哪些威胁?并概括指出应如何保护世界遗产?
(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概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7.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奇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字塔建造的坡道技术金字塔建造用了坡道技术。坡道在塔的一侧,其余三个侧面分别堆起具有脚手功能的墙,以便挪动石块。工匠们先把巨石块在附近加工好,然后顺着坡道拉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随着塔的升高,坡道逐渐延长,“脚手架”也越垒越高。金字塔建成后,将坡道和高强拆掉。
材料二他(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材料三由于大量游客的参观,尤其是一些游客出于好奇等原因,不时对金字塔进行非常规的“亲密接触”,引起专家们对金字塔保护工作的担忧。于是提出了在金字塔附近修建防护建筑有助于减低旅游对古迹的损害的建议。
——《海外见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从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角度你能提炼出哪些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专家们对金字塔保护工作担忧的原因。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古埃及金字塔群的现实意义。
三、论述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目前对于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应该把昆曲这只“折翅的蝴蝶”用政府的钱完全供养起来,颐养天年。第二种主张创新,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死亡,应该让其丰满羽翼,回到市场上飞翔。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加以说明。(只写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
参考答案
1.A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因山就势,高低错落,故①正确;布达拉宫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并不具有生活功能,故②错误;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反映了古希腊和中国西藏地区当时的宗教文化,故③正确;只有雅典卫城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故④错误。故①③组合正确。故选A,BCD选项排除。
2.D
【解答】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不是艺术成就,排除A;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不是已消失的文明,排除B;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并非建筑物的杰出范例,排除C。奥斯威辛建造集中营是德国纳粹政权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的铁证,是大屠杀、种族主义和野蛮行为的沉痛记忆,在人类历史中,对极端意识形态引起的悲惨后果,具有警示意义,故D项正确。
3.C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哈德良长城位于英国的不列颠岛上,是罗马帝国在占领不列颠时修建的,从建成后到弃守,它一直是罗马帝国的西北边界;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是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行省和雷蒂安行省内修建的一段边境防御工事;英国安东尼长城也是罗马人在英国修筑的边境城墙,因此材料所述的文化遗产见证了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故C选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英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及德国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与英德两国社会转型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没有体现英德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及德国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主要见证了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与罗马奥外贸无关,故D选项错误。
4.A
【解答】丽江古城的破坏是因为旅游建设带来的破坏,与其他三个破坏的原因不同。故A符合题意;巴米扬西大佛、吴哥古迹群以及圆明园的破坏都是因为列强的入侵导致。排除B、C和D。故选A。
5.A
【解析】要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就必须加强保护,所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符合题意的,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反对作任何的改动、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的说法均过于绝对,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增加资金投入并非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6.D
【解析】《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对于世界遗产要适度开发,不要进行报复性修复,故D项正确;全力开发推向市场显然不符合适度开发原则,故A项错误;世界遗产也不是封闭保存,这样就失去了文化的价值,故B项错误;充分利用说法错误,应该是适度利用,故C项错误。
点睛:为了确保世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世界遗产委员会把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总之,就是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设置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7.A
【解答】《世界遗产公约》的全名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它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做出严格的规定,规定了缔约国富、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等内容,故A符合题意;《世界遗产公约》通过之后,又增加了文化景观、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等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8.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自然界的特有景观和生物。 题干符合该意思,故B项正确。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
9.A
【解答】依据材料“泰山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涌文化的同为一体……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可知这体现了泰山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不是范围上的完整性;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化遗产内容上的丰富性;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化遗产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0.B
【解析】“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因为孔子的影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对世界也有很深刻的影响。此外,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本题说法全部正确,本题选择B选项
11.D
【解答】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肯定就是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的,故A正确;葡萄牙贝伦塔反映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为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贡献,所以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故B正确;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自然也就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故C正确;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它就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故D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D,排除ABC。
【点评】注意关键信息:认识不正确。结合所学评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分析解答。
12.B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布达拉宫的保护面临着文物管理薄弱、建筑材料缺陷、地震破坏等方面的威胁,没有体现城市化浪潮对布达拉宫保护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可知,体现了文物管理薄弱的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由于大量使用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殿堂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蛀蚀状态”可以得出建筑材料有缺陷,C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各处留下了痕迹”可知,体现了地震对布达拉宫的破坏,D项不符合题意。
13.A
【解答】据材料“……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可知,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A符合题意;据材料“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而不是“罗曼史”,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而不是评价,C错误;D与材料无关。
14.C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文明有过中断的经历。而金字塔却一直矗立到今天,甚至可能会永远这样矗立下去。有些人认为金字塔立在那里的时间比人类的文明史还要长,面对时间对世上所有的事物的改变,沧海桑田之中似乎金字塔是例外,从它建成那天起就再没有过变化。它的神秘给人一种永恒的超越了时间的感觉。所以说“世界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凸显的是埃及文明的伟大和不朽,故选C。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金字塔·历史意义
15.C
【解答】从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等信息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保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排除A。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的原则,B错误;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点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16.(1) 威胁: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建设。保护:有关国家采取行动,国际社会集体性援助。
(2) 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3) 认识: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
【解答】(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建设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真实性和完整性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和文化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回答。
17.(1)重要信息: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昭示着古埃及高超的技术与成就,承载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保护原则:真实性原则与完整性原则(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原则)。原因:旅游开发对金字塔的潜在威胁和破坏。
(3)现实意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观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解答】(1)根据材料中的“金字塔建造用了坡道技术”“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成功的”等信息可以看出,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等等。
(2)根据材料中的“于是提出了在金字塔附近修建防护建筑有助于减低旅游对古迹的损害的建议”可知,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是真实性原则与完整性原则。专家们对金字塔保护工作担忧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由于大量游客的参观,尤其是一些游客出于好奇等原因,不时对金字塔进行非常规的‘亲密接触’”分析得出。
(3)古埃及金字塔群的现实意义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观光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方面来回答。
18.参考观点一:昆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另外,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昆曲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及传统剧目,需要我们去挖掘和传承,国家应该投入相关资金进行保护。
观点二:昆曲目前处于长期衰微的处境,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是其致命弱点,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花雅之争”已经表明昆曲不改革的后果就是逐渐被观众抛弃而日趋衰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明确规定保护的其中内容之一是“振兴”,即让昆曲重新被观众所接受。但目前昆曲唱词艰深,现代观众大多听不懂,因此出现“昆曲叫好不叫座”的怪现象。要让现代观众接受,让市场接受,昆曲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对于昆曲拯救与保护的两种不同观点可任选其一展开阐述。如果选择观点一,可以从昆曲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角度展开阐述。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从昆曲衰败的原因和革新创新的角度展开阐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