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高中统编版(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同步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1.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
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 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 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2.有学者认为清朝的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他是八旗的领袖和汉族儒教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还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认识反映出清朝(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C.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 D.开被包容的宗教政策
3.“可以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论者( )
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B.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
C.消弭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间的差异
D.夸大了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
4.宋明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的帮助。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
A.佛教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
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5.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的文字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 B.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
C.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
6.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
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 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C.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8.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火药应用于战争
C.“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9.明朝时,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积极应对,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吴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创作《西游记》 B.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C.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D.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
10.下表为时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主持编制的课程表。下列关于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1876年京师同文馆五年制课程设置
年次
课程
备注
一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
至汉文经学,愿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为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其稍进者亦皆随时练习作文。
二
学四元解法、几何原木、平三角、弧三角
三
格致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者
五
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A.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 B.“西学”教学内容涉及较为广泛
C.外语学习成为京师同文馆的主要内容 D.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不占首要位置
二、简答题
11.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
三、材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与国际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部分)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
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①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②
材料二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此后,中国正式提出要做“负责任大国”。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中国寻求复兴之路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以更大的贡献。
——以上材料据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整理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什么思想的归纳?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2)阅读材料二,以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21世纪以来维护亚洲安全的成就,阐述“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一句话概括近年中国的“探索与思考”
13.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适用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英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三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下面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部分成果表
领域
时间
成果
代表人物
意义
国防科技
1964年
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邓稼先等
(言之有理即可)
农业科技
1973年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
为祖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重大贡献
信息技术
1983年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言之有理即可)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
2003年
B
杨利伟等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与传播的条件,并以指南针、印刷术为例分别说明它们传入欧洲后对于“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重大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是什么?并分析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3)请你在材料三格表中AB处分别填上相应内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的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之以前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新变化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西方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简析其思想文化根源。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四、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国籍
翻译家
翻译的中国作品
1658年
意大利
卫匡国(传教士)
《中国上古史》(首次向西方介绍了《易经》及其卦图)
1687年
比利时
柏应理(传教士)
《大学》《中庸》《论语》
1689--1759年
法国
宋君荣(汉学家)
《诗经》《书经》《礼记》《易经》
1788--1832
法国
雷慕沙(汉学家)
《中庸》(1817)《玉娇梨》(1826)《法显撰佛国记》
1797--1873
法国
儒莲(汉学家)
《孟子》《大唐西域记》《太上感应篇》《道德经》《赵氏孤儿》《平山冷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从表格材料中概括某一时期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史实充分,论述清晰)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韩毓海曾提到过“光明史观”和“阴暗史观”的问题,他认为“在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中,无疑存在着强烈的‘自我卑劣化’的倾向,这种‘阴暗史观’影响深远,如‘奴性史学’、‘礼教吃人说’、国民劣根性批判、全盘西化、废除汉字说……总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种族统统不行……历史和传统中有光明,也有黑暗,关键是你不能眼里只是盯着黑暗,尼采的《历史的利弊》是极透彻的文章,他说一切伟大的民族都必须懂得‘积极健忘’的道理,因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懂得‘保存生活’,更要有能力‘创造生活’,而为了创造新生活,就必须丢掉历史的负担,特别是忘掉那些黑暗,告别阴暗心理。”
——摘自韩毓海《沦为公务员的现代从政者需思考王阳明》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光明史观与阴暗史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鲜古代碑刻表明4、5世纪之交,朝鲜半岛诸国已经熟练使用汉字;新罗学者薛聪用汉字作音符来标注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3~5世纪,汉字经过朝鲜地区传入日本;留学唐朝的吉备真备、空海利用汉字创造了“片假名”“平假名”。儒学在3、4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来,朱子学成为“官学”,成为维护幕藩体制纲常与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682年,新罗建立了国立大学,其“学制皆仿中国的制度而来”;676年,日本仿隋唐国子监之制设大学寮于京师……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并采用科举制官吏。日本大化改新仿照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在中央设二宫、八省,在地方设国司和郡司;参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4世纪,佛教自中国传入朝鲜,在新罗时代,中国禅宗成为朝鲜佛教的主流,后经百济传入日本。6世纪,大批留学唐朝的僧人把佛教许多宗派传入日本。此外,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习俗也为朝鲜人、日本人所接受。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
【解答】根据材料,“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强调的是要敢于冲破迷信,树立科学思维方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改变旧的逻辑,不是旧文化传统,与推翻儒学和礼教等无关,AB两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倡的是新逻辑、新方法,而不是西方的价值观,D项错误。
2.A
【解答】清朝皇帝的不同身份涉及汉、满、蒙、藏四个民族的对其认同,这一形象与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相关,A正确;皇权专制强调的是皇帝的政治地位,与题干中的八旗、儒教、蒙古帝国继承人以及藏传佛教等信息不符,排除B;题干描述的是最高统治者的多重属性,与地方管理体制多元化无直接联系,排除C;宗教政策的开放包容与八旗领袖无关,排除D。
3.A
【解答】根据材料“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机不断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次新思想革命运动,即以救亡图存为目的,A项正确;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材料内容并未强调哪一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中作者主要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没有强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和差异,C项错误;根据材料“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新思潮的传播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这并未夸大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D项错误。
4.B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宋明理学在构建自身的思想体系时,难以摆脱佛教的影响,最终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可见儒佛思想存在互补合流的趋势,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儒家是主流思想,排除;材料主体是宋明理学对待佛学的态度和结果,而非佛教本身,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点评】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中“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的理解。
5.D
【解答】从朝鲜15世纪以前的发展和15世纪中叶“谚文”发明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对其影响深远,故选D;A项的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而且说法不严谨,排除;B、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
6.D
【解答】结合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故选D;材料中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这样的结论,排除;B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故选D。
7.C
【解答】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与外国轮船公司竞争国内外运输市场,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甚至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说明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B项错误;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D项错误。
8.B
【解答】根据“史料实证”的内涵,分析四个选项可知,二十四史之一的《金史》是文献史料,通过对其记载的史实即“火炮”的应用等进行分析得出其为火药武器,进而推理得出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的结论,这一过程属于史料实证,即用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B项正确;“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没有加入史料证据,只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A项不符合题意;“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没有提供史料,不是史料实证,C项不符合题意;“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史实陈述,没有提供史料证据,不属于“史料实证”,D项排除。
9.B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是明末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人,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介绍西方数学的著作,体现出当时在文化知识层面部分国人呈现出对西方科学文化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度,B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文化,A项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与“东西方碰撞交融”无关,C项错误;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并不能反映出中国文化知识界的态度,D项错误。
10.B
【解答】依据材料,1876年京师同文馆五年制课程设置,涉及西方数学中的数理、算法、代数、几何、微积分等,还包括了西方的物理、化学、航海测算、天文测算、万国公法、富国策、地理金石等,基本涵盖了西方自然科学、还涉及社会科学,所以“西学”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故选B项;“西学”涵盖范围较广,说明此时中国着重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并非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排除A项;从课程设置上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非外语的学习,排除C项;依据备注“至汉文经学,愿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为另列”,反映出中国传统教育占有首要地位,体现此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排除D项。
11.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尊重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以世界公民的意识平等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要能够区分外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善于扬弃,做到自主而不依附、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贱,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方向感,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要引导学生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吸取西方价值观中的积极、合理因素统一起来,化解种种片面和极端的观点。
12.(1)思想: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
史实:①朝贡贸易;②抗美援朝(答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或万隆会议等也)。
(2)阐述:在一些西方大国冷眼旁观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做出了贡献。(写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即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概括: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答】(1)思想:结合顾炎武“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的思想的归纳。
史实:从材料一表格“天朝上国”是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国家身份,结合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内容,可知表中①处史实是朝贡贸易;从材料一表格“新生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身份,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承担“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国际责任相关史实,可知表中②处的史实是抗美援朝(答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或万隆会议等也)。
(2)阐述:结合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是在一些西方大国冷眼旁观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做出了贡献;以及21世纪中国为维护亚洲安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史实,可阐述说明“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探索与思考:从材料二“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因此,中国寻求复兴之路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以更大的贡献”,可知近年中国的“探索与思考”是要捍卫全人类利益、为人类社会做更大贡献,结合当今中国处理国际问题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概括近年中国的“探索与思考”的一句话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3.(1)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勤劳智慧。
重大作用: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的西传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影响: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成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武器,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
(3)A处填:袁隆平。B处填:“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解答】(1)条件:根据材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勤劳智慧。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角度概括。
(2)根据材料“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结合所学可知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其体系的地位,对物理学的发展,对思想解放的作用等角度概括回答。
(3)根据表格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可得出A处是袁隆平;根据“2003年”“杨利伟”可得出是“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14.(1)新变化:出现首次交流高潮;传教士发挥主导作用;双向交流;中国相对缺乏主动性;
社会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的东来;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2)影响:对中国:西方列强在18世纪以来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对西方:增进了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看法:启蒙时期在欧洲兴起的“中国热”说明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分析】此题所给材料主题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现象,考查近代前夜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由此拓展至近代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接受过程。
【解答】(1)第一问中的第一小问“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之以前的新变化”,根据材料“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可知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变化为出现首次交流高潮。根据材料“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可知在中西交流过程中,传教士起到了主导作用。从材料中可知传教士在介绍西方知识的同时也将中国介绍给西方,可见交流是双向互动的。在交流过程中,没有中国人主动向西方介绍中国,因此中国处于被动,缺乏主动性。
第一问中的第二小问“分析出现新变化的社会因素”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为一个整体,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明清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推进了西学东渐过程。根据材料可知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的东来极大地推动了西学东渐过程。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引起西方人的注意,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第二问“概括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西方带来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18世纪以来,尤其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西方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着传统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思想观念、社会风俗,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二可知,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伏尔泰对中国思想有深刻认识,他们对中国的见解通过著作传播至西方社会,增进了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对启蒙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3)第三问中第一小问“概括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民族危机,都选择了用西方思想文化作为挽救中国的工具,都主张学习西方。
第三问中的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材料可知启蒙时期在欧洲兴起的“中国热”说明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点评】对比类问题应当找准切入点,再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题。
15.(1)原则:医者应该不追求名利,不以敛财为目的;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平等对待病人;重视预防疾病;综合人、自然、社会三方面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文化根源:儒家的仁、重义轻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全人类共同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解答】(1)原则:根据材料一中“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可知,医者应该不追求名利,不以敛财为目的;根据“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可知,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根据“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可知,平等对待病人;根据“不治已病,治未病”可知,重视预防疾病;根据“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可知,综合人、自然、社会三方面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文化根源:根据材料一中“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的思想文化根源是儒家的仁、重义轻利;根据“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可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问题:根据材料二中“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可知,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全人类应该共同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人类)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可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根据“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可知,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16.示例(仅供参考)
信息:欧洲启蒙运动注重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
论述:17—18 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开始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特别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让欧洲启蒙思想者们眼界大开,这些思想家们吸取中国文化的精神,开拓自己的思想,坚定了反对宗教蒙昧和封建王权的决心。如儒家倡导的尊重个人价值这种观念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契合。再比如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普通的平民可以凭借自己的学问和才干,遵循“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实现自己的价值抱负。而欧洲沿用的是封建世袭制度,他们的爵位是通过继承的,许多有识之士和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就对这种爵位世袭制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欧洲的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在政治上摆脱封建专制压迫,取得民主自由的平等权力。 强烈要求废除封建贵族世袭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启蒙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答】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提炼并概括一条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例如根据1689-1759年、1788-1832年、1797-1873年几个时间段里,法国几位翻译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数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信息为:欧洲启蒙运动注重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符合启蒙运动需要、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和启蒙思想家的诉求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顾观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示例:信息:欧洲启蒙运动注重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论述:17—18 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开始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特别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让欧洲启蒙思想者们眼界大开,这些思想家们吸取中国文化的精神,开拓自己的思想,坚定了反对宗教蒙昧和封建王权的决心。如儒家倡导的尊重个人价值这种观念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契合。再比如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普通的平民可以凭借自己的学问和才干,遵循“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实现自己的价值抱负。而欧洲沿用的是封建世袭制度,他们的爵位是通过继承的,许多有识之士和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就对这种爵位世袭制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欧洲的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在政治上摆脱封建专制压迫,取得民主自由的平等权力。强烈要求废除封建贵族世袭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启蒙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17.示例一
论题:培育“光明史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光明史观”是一个民族“创新”、“发展”所需要的,它能激发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心。而近代以来中国“阴暗”史观大行其道,造成国民的心理的自卑,不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扭曲。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优秀因素很多,如科举制度,一种较为客观公证的人才选拔制度,不仅对我国影响深远,还影响到近代欧美文官制度建设;中国古代丝绸、瓷器等技艺优良,通过丝绸之路西传,深受亚欧人民喜爱;儒家“仁”的思想,有益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领先世界,尤其是“四大发明”对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我们倡导“光明史观”并不是掩盖历史真相,而是注意挖掘历史与文化中的积极东西,对国民,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正面引导,从而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养成健康向上的国民性格。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关于本题作答可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观点提炼,作答角度需要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科技、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影响的角度进行作答,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18.示例
看法:中华古代文明对东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明:汉字、汉文影响了朝鲜、日本的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创制,如日本利用汉字创造了“片假名”“平假名”,促进了两国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促进了朝鲜、日本学术思想的发展,且成为巩固统治的官方哲学。中国教育思想和制度推动了朝鲜、日本教育的发展,如新罗的国立大学,其“学制皆仿中国的制度而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制度革新,如日本大化改新参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中国化的佛教也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的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如新罗时代,中国禅宗成为朝鲜佛教的主流。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俗极大地影响了朝鲜、日本的社会生活,两国文化不同程度地具有中华文化色彩。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朝鲜古代碑刻表明4、5世纪之交,朝鲜半岛诸国已经熟练使用汉字”、“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并采用科举制官吏”可提炼出观点是中华古代文明对东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阐释可从材料所给的例子:中国文化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