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 第1课时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社戏 第1课时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2 09: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八年级

1.


新课导入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至今记得美女蛇的传说、寿镜吾
老先生,今天我们随
着《社戏》再一次走
近鲁迅,去感受他儿
时的快乐。
1.社

第一课时
积累词语;
1
阅读课文,弄清小说的人物和线索,理清小说情节。
2
学习目标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
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等。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走近作者
《呐喊》是短篇小说集,收录了
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
篇小说。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
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
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
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中收录的小说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狂人孔乙己,吃药是小事,故乡阿Q看社戏】
走近作者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
“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关于社戏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背景资料
1.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钳(
)
撮(
)
撺掇(
)
潺潺(
)
屹(
)立
家眷(
)
皎(
)洁
篙(
)
惮(
)
棹(
)
蕴藻(
)
凫(
)水
归省(
)
行(
)辈
踱(
)
船楫(
)
蹿(
)
磕(
)
怠(
)慢
桕(
)树
依稀:
自失:
cuō
cuānduo
chán
juàn
jiǎo
dàn

yùnzǎo
xǐng
háng
qián

gāo
zhào
自主学习
duó

cuān

dài
jiù
隐隐约约。
(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1、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线索是什么?
2、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
人物
迅哥儿
双喜、阿发
六一公公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


一、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平桥乐事)(1-3)
二、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4-30)
三、看社戏后的余波及对社戏的怀念(31-40)
戏前波折(4—9)
月夜行船(10—13)
船头看戏(14—21)
归航偷豆(22—30)
表现了作者对少年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自主学习
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9:16
合作探究
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为什么如此安排?
小说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
为什么有的详写,有的略写?
⑴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⑵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⑶看社戏前的波折。
⑷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⑸赵庄看社戏。
⑹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⑺六一公公送豆。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的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合作探究
课后练习
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月夜行船
归省平桥
伙伴游玩
戏前波折
赵庄看戏
停船吃豆
深夜返回
再谈吃豆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来写。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中的“我”
是鲁迅吗?
合作探究
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