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新身高”数据
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
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风速等数据
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第四章 地貌
地貌的观察
Observation of geomorphology
课标解读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呈现】
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地貌观察点,并确定地貌观察顺序。
2.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能够在野外实地观察和描述3—4种地貌。
3.学会描述地貌观察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Sequence of ge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地貌的观察顺序
Sequence of ge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01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观察地貌需注意的要点The key points of geomorphology observation
①
位置: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观察点
光线沿直线传播,因此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相对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障碍物比较少。
观察地貌需注意的要点The key points of geomorphology observation
②
①观测者观察方式有三种:平视; ;俯视。
②有两种情况会遮挡观察者视线,影响观察效果:
阻挡;凹凸坡的影响。
仰视
山体
掌握正确的地貌观察方式
凸
凹
辅助地貌观察手段
Auxiliary ge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means
③
地貌观察的手段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无人机等。
伊朗沙代甘湿地影像
一级地貌单元:青藏高原
次级地貌单元
柴达木盆地
局部地貌单元
柴达木盆地某地
宏观----微观
面
点
面
小结:地貌观察的顺序
观察地点
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
地貌观察的原则
从宏观到微观
从面到点
一般步骤
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山地、平原等)
↓
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
↓
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河岸、陡崖等)
辅助工具
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小组活动:请根据所学步骤观察右图的地貌
Group activity: please observe the landform on the right according to the steps
甲
乙
丙
第一步: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图甲为山地;
第二步: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图乙河谷。
第三步: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图丙为冲积扇,其地貌特征为呈扇形,沉积物由谷口向外由粗变细。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应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完成1~2题。
1.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
解析 观察山地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广阔,便于观察。
课堂训练
2.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
Contents of ge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地貌观察的内容
地貌观察的内容
高度
坡向
坡度
1954年在青岛观象山建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是国内唯一的水准零点。全国所有高程都是以水准零点为基准测量计算出来的。
中国水准零点
高度
Height
01
甲
乙
海平面
1000米
1500米
500米
绝对高度
绝对高度
甲地绝对高度:1500米
乙地绝对高度:500米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1000米
相对高度
海拔高度——又称绝对高度,指高(或低)出海面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两地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0.6℃·H相)/100 m
25℃
19℃
第四章 地貌
【思考】
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绝对高度
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
能够反映地理的起伏状况
(宏观)五大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Five basic topographical features
按高度和起伏形态,陆地大体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大部分。
平原
高原
丘陵
盆地
山地
平原
指与丘陵、高原和山地比较相对较低的低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亚马孙平原
Amazon Plain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
山地
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沟谷幽深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
喜马拉雅山脉
Himalayas
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高地,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比较和缓
辽东丘陵
Liaodong hills
长白山地的延续部分,呈东北-西南走向
构造上属华北地台辽东隆起带
高原
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部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为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数值中高周低
黄土高原
The Loess Plateau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
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
盆地
由高地和低地两部分组成,周围被山地、高原和丘陵环绕,地势相对较高,中部地势相对较低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较小
五种基本地形小结
{5FD0F851-EC5A-4D38-B0AD-8093EC10F338}地 形
海 拔
地 形 特 征
等 高 线 特 征
平原
200米
以下
宽广平坦
等高线稀疏
高原
500米
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
内部起伏较和缓
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
边缘等高线较密
山地
500米
以上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势起伏大
等高线较密集,山顶
呈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丘陵
200-500米
地势起伏较大
与山地相似
盆地
不一定
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山脊
山顶
山谷
鞍部
陡崖
微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山顶
山顶
山顶
100
200
300
368
山顶
等高线闭合
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本页设计@爱弄PPT的老范
哪里是山顶?
山顶
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567.9
500
400
300
200
山脊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多形成分水线。
哪里是山脊?
山脊
中间高,两侧低。
山谷
567.9
500
400
300
200
山谷
山谷
等高线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多形成集水线,在此处易发育成河流。
本页设计@爱弄PPT的老范
哪里是山谷?
山谷
中间低,两侧高。
鞍部
360
364
365
364.2
362
358
360
360.4
360.3
鞍部
本页设计@爱弄PPT的老范
哪里是鞍部?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
2090
2110
2110
2130
2150
2154.9
陡崖
几条等高线相交重合的地方。
本页设计@爱弄PPT的老范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坡。
不同地形部位
的比较
课堂总结
地貌的观察
地貌观察的顺序
原因
地貌观察的内容
位置
原则
顺序
高度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
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
视野开阔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大地貌→次级地貌→小地貌
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辅助观察手段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读“我国江南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图中虎山山顶与A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最小可能为
A.490 m B.501 m
C.515 m D.610 m
√
课堂训练
6.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盆地为主 ②中部低、东北高,西南低
③以低山丘陵为主 ④中部低,东、北、南面高,西面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