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随堂小练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随堂小练笔(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3 09:4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随堂小练笔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2.据史书《廿二史札记》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明朝( )
A.京官与妻子的感情好
B.京官公务繁忙
C.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D.皇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挥个人见解
4.明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聚于燕”。这说明明朝的( )
A.农业很发达
B.手工业很发达
C.商品经济很活跃
D.交通很发达
5.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并结束元朝统治的历史人物是( )


6.明初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其目的是( )
A.更改旧的机构名称
B.加强君主权力
C.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D.解除元朝的民族压迫
7.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8.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明太祖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明太祖拿出一幅画像,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皇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9.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10.下列属于明代引进的原产于美洲的作物是( )
A.玉米
B.小麦
C.占城稻
D.棉花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 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明朝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立的?为何而设?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六部”向谁负责?据此分析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哪一趋势?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随堂小练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解析: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其中在中央的重要举措就有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答案B
2.据史书《廿二史札记》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明朝( )
A.京官与妻子的感情好
B.京官公务繁忙
C.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D.皇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解析:明代有一奇特现象:身居要职的京官,每日在早朝前却要与妻子儿女上演一番生死诀别,下朝归家觉得自己又多活一日因而庆幸不已。注意,这不是在演戏。自明太祖设立锦衣卫以来,朝中大臣做事如履薄冰,皇帝的忠实眼线无孔不入,触角伸向大明的各个角落,搜集哪怕半丝半缕的怨言,如有发现绝不手软,使百官终日提心吊胆,处处谨慎提防。可见,高度强化的皇权,震慑了百官。故选D项。
答案D
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挥个人见解
解析: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答卷的文体,必须用八股文。因此,A项符合题意。答案A
4.明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聚于燕”。这说明明朝的( )
A.农业很发达
B.手工业很发达
C.商品经济很活跃
D.交通很发达
解析:材料中的“ 燕”指北京,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的“四方之货”皆汇集于北京,这是商贸活动繁荣的表现,说明明朝的商品经济活跃,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并结束元朝统治的历史人物是( D )
A B
D C
解析:A 项为唐太宗,B项为宋太祖,C项为成吉思汗,D项为明太祖。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6.明初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其目的是( B )
A.更改旧的机构名称
B.加强君主权力
C.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D.解除元朝的民族压迫
解析:明朝是我国君主权力加强的重要时期,明太祖通过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的措施,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加强了君主权力。B项符合题意。
7.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D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明 太祖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故选D项。
8.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明太祖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明太祖拿出一幅画像,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 )
A.皇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解析:根据题干中 叙述的事例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监视和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突出表现,故A项符合题意。
9.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 )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解析:明太租在读了 孟子的著作后,对孟子的有些话语很不满意,从而作出了题干中的决定,这说明孟子民本思想中有不利于君主统治的因素存在。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租将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以树立皇权威严,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A项正确。题干现象与科举制度完善无关,B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儒家地位的提升,C项排除;材料未反映图书出版发达,D项排除。
10.下列属于明代引进的原产于美洲的作物是( A )
A.玉米
B.小麦
C.占城稻
D.棉花
解析:明代引进了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 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明朝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立的?为何而设?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明太祖。为监视官民。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六部”向谁负责?据此分析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消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哪一趋势?
皇权不断强化。中国封建社会在逐步走向衰落。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