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4、灯笼 课件 (38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4、灯笼 课件 (38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2 16:35: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吴伯萧


作者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字音字形
争讼(sòng )
斡旋(wò)
静穆(mù)
怅惘(chàng wǎng)
锵然(qiāng)
幽悄(qiǎo)
霍骠姚(piào)
燎原(liáo)
熙熙然(xī)
垂珠联珑(lóng)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里共写了哪几种灯笼?
6
手提纸灯笼
精致纱灯
7
红灯
万寿灯
8
龙灯
跑马灯
9
猜灯谜
10
官衔灯
11
宫灯
12
醉里挑灯看剑
13
红灯笼
14
孔明灯
15
新式灯
默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
开篇说“火”。先说小孩喜火的天性。再说大人也须用火。所述甚远,与“灯笼”无关,实为伏笔,为后文“灯笼”做铺垫。“爱光明”“喜欢火"“喜欢亮光"。是关键性短语。表明小孩以及人类追求光明的普通特点。
默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二部分(第2至11段):
文章主体,说“灯笼”。各段内容概括如下。
默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话说灯笼(第2段):联想早年许多与灯笼相关的事件。叙述中流露出欣喜、向往、怀念。
祖父夜行(第3段):灯笼照亮路途,传达出温暖的亲情。
母亲吩咐(第4段):插入人物语言,这是过渡段。
慈母之爱(第5段):远离乡井。更加觉得母爱的珍贵。
默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乡俗还愿(第6段):村头挂红灯。并配以松柏枝叶,给孤行客以安慰。
元宵张灯(第7段):太平丰年间热闹景象,灯笼随着人进入梦乡。
族姊远嫁(第8段):曾有过华贵,如今已是破落户,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朱红描字(第9段):曾经的快事,“喜悦”“爱"“爱好”等词语传达出对乡俗氛围的迷恋。
默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献帝灯笼(第10段):献帝是东汉末代皇帝,屡受强人摆布,郁郁而终,这是发历史之幽情。行文至此,脱离乡村生活的描写,转人历史话题。
灯笼下马前卒(第11段):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执灯看剑。仍是“灯笼”,却是另一种景象,借古喻今,充满豪情,表达宏愿。
默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三部分(第12段):
结尾说“火”。灯笼不足以言志。火把、探海灯和燎原烈火方能寄情。文章带看高昂的情调结束,主旨得以呈现。
精读课文,赏析句子
(1)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许多乡情民俗及作者与灯笼结下的太多缘分,这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
(2)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精读课文,赏析句子
精读课文,赏析句子
运用动作、外貌描写。“ 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细心周到的关爱;”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写出岁月的无情以及我对母亲变老的伤感。
精读课文,赏析句子
(3)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精读课文,赏析句子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为下文表现家国情怀作铺垫。
精读课文,赏析句子
(4)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
精读课文,赏析句子
化用典故,化用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之》里的诗句,既赞颂了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也使得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
小结:赏析句子方法
1、从修辞方面赏析。如第(1)句。
2、从人物描写方面赏析。如第(2)句。
3、从句子蕴含的情感来赏析。如第(3)句。
4、从写作手法来赏析。如第(4)句。
段落赏析
(1)第一段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 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①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构: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段落赏析
(2)第四段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提示读者有一叙事,另有调整文章节奏的作用,使读者从上文打断的文字叙述中跳出来。
·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问题探究
1.文章以“灯笼”为题,有何妙处?
①作为线索,贯穿文章始终;②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
2.结合全文、小组交流并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问题探究
①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问题探究
4.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情感变化:儿时对祖父、母亲的怀念转入对往昔繁华、烟火人间的慨叹,最后升华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
36
这么多或缠绵、或激昂的情感都以这灯笼为切口,这小小一个灯笼,竟能折射出家国的起起落落,我们将这种构思,或者说是写作方法称之为?
以小见大。
课堂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典雅、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作业布置
1、读写生词,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2、完成《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