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机构适用)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3 18:39: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级下语文同步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其作品“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主题概述
课文中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用“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证明了“不同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观点。
文章结构
恐龙无处不有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出本文的主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的。
第二部分(第2—14段):以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板块漂移学说为例,印证本文的主旨。
第三部分(第15段):写发现南极洲恐龙化石的意义,照应开头,突出文章主旨。
被压扁的沙子
第一部分(第1—6段):介绍了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一直在为验证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寻找证据。
第二部分(第7—14段):写只有受到外力强烈撞击,斯石英才会出现。
第三部分(第15—17段):写亚利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检测”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撞击说”。
字音词义
鸟臀tún目恐龙:恐龙的一个目,骨盆构造与鸟类相似,多为植食性或杂食性。
潮汐:海水定时的涨落,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造成。早潮叫潮,晚潮叫汐。
遗骸hái:指的是弃置而暴露的尸体。
褶zhě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携xié带:随身带着。
劫难:泛指灾难。
追溯sù: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
理解词义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文中指形成褶皱的过程。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
细而密;细致精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知识点汇总
恐龙无处不有
一、故事背景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
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问题归纳
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
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三、问题归纳
1.“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
本题运用前后词语(句子)是否矛盾分析法。“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第16自然段中举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从而证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从而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
3.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
“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5.课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照应前文,对前面的内容作了一个小结。在大量论据的铺垫下,作者作出了如下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结尾通过大量分析得出结论,有较强的说服力。
6.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被压扁的沙子”这一题目不仅没有离题,反而还能提示读者,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分析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对文章内容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不好。
7.《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两文的主旨相同,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主旨;文体相同,两者都是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相同,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
文章侧重点不同,两者虽然都写到了恐龙的灭绝,但第一
篇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而第
二篇则是以恐龙灭绝的原因为探讨的主要内容,用“被压扁的沙子”作证据。
四、课文主题
这篇短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作为说明对象,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同步练习
_
_
一、读音辨析
遗骸(hái)
褶皱(zhě)
劫难(nàn)  追溯(sù)
两栖(qī)  
鸟臀目(tún)
骨骼(ɡé)  
衍射(yǎn)
潮汐(xī) 
 硅(ɡuī)
二、词语释义
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三、语句解读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起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这一句看起来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即非常纯的沙子。
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来说明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海水的潮汐(cháo
xī)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dǐ
dá)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tuó)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zhě
zhòu)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奇的自然界里,动物的易容技术真可谓大师级别。它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融合
在一起,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和毛病。实际上,动物伪装术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能避免一些大自然的劼难,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
(1)文段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劼难”应改为“劫难”
(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天衣无缝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依次沿运河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解析: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第一个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D项中“高山青”为歌曲名,应该用书名号。)
4.(2017·广西四市同城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三月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一倍。
B.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C.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
D.今年“两会”欺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解析:A项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项成分残缺,应在“将成为”之前加上“引力波天文学”。)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和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囊列车。
②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2013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即超级高铁的雏形。
③这一概念最初于1997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
④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
⑤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特殊交通工具。
A.④③②⑤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③①④②?
D.④⑤②③①
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彩蝶纷飞,是大自然展出的最缤纷的画卷;【示例】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
7.“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材料一,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2)根据材料二,请你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材料二:校团委对学生进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3)阅读材料三,概括出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
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的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
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减少1
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
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的关键是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量。
02  课内精读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回答问题。
8.根据要求填空。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出现”中的“那时”是指泛大陆时期。
9.“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所以不能互换。
10.“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同时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11.赏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象。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03  拓展阅读
(2017·南宁三模)
给云播种
①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多地干旱肆虐。近日,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被联合国划为“极端缺水”的地区,阿联酋就位列其中。阿联酋是石油大国,但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该国希望通过人工降雨这项有争议的技术来提高年降雨量。阿联酋正在试图从飞机上发射盐炮弹来进行人工降雨。该技术被称作云种散播技术,其目的是增加云层凝结从而提高降雨的可能性。
②1946年,伯纳德·冯内古特率先提出这一技术——在云层中播撒碘化银能够人工降雨。他的弟弟库尔特·冯内古特后来将这一发明写进了自己的科幻小说,将碘化银命名为“冰-9”——即一种能够立即冻结地球上所有水的物质。
③碘化银与其他物质如盐或丙烷反应,可促进降雨,增加降雨量。相比海水淡化技术而言,云种散播技术被认为是成本更低的获取淡水的方式,且无须使用昂贵的灌溉系统。它的缺点在于,人工降雨不是想降就能降的。人工降雨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云层厚度和云顶温度要达标,而且在大旱期间具备人工降雨条件的天气往往比较少。
④其实,云种散播技术是否对降雨量有提高仍然是一个正在探讨的问题。一些科学家怀疑该项技术是否真的对降雨量有显著的作用。尽管如此,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指出,全球37个国家目前仍在进行150多项人工影响天气的项目研究。科学家们希望广泛的统计分析能够证明云种散播技术是否可行。
⑤另外,这一技术或可防止战争爆发。2004年至2006年期间,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因水井和牧区发生多起冲突,造成250多人死亡。
⑥太平洋研究所记录表明,仅2016年,中东和北非部分地区因缺水问题就发生了百起冲突事件。
(选自《大自然探索》2017年1期)
12.下列关于“云种散播技术”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B)
A.云种散播技术,其目的是增加云层凝结从而提高降雨量。
B.是从飞机上发射盐炮弹来进行人工降雨的一种技术。
C.云种散播技术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获取淡水的方式,且无须使用昂贵的灌溉系统。
D.云种散播技术可以防止战争爆发。
13.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题目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内容,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⑤段画线句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文章语言平实准确,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大多数”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文章开头从全球多地干旱肆虐,阿联酋这个干旱之国希望通过人工降雨来提高年降雨量谈起,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A)
A.云种散播技术是否对降雨量有提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150多项人工影响天气的项目研究的目的是想证明云种散播技术并不可行。
C.人工降雨只要具备云层厚度达标这个条件,就可以想降就降。
D.1946年,库尔特·冯内古特率先提出这一技术——在云层中播撒碘化银能够人工降雨。他的弟弟伯纳德·冯内古特后来将这一发明写进了自己的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