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7别了语文课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

文档属性

名称 (机构适用)7别了语文课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3 08:48: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年级语文同步
7别了,语文课
【作者介绍】
何紫(1938年—1991年),原名何松柏,广东顺德人。在澳门出生,幼年随母亲来港定居,在港接受教育。曾任教师三年,香港著名儿童文学家。自1970年代开始在《华侨日报》撰写文章,描述当时的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挑战。这些短篇后来结集成为《40儿童小说集》、《儿童小说新集》、《儿童小说又集》等书,从1980年代开始一直伴随着当地的儿童成长,对香港的基础教育有极深远的影响。
【学习目标】
(一)积累“不经意、张望”等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衬托人物心理的多角度描写方法
【原文链接】
别了,语文课
钟声响了,第一堂课是语文。以前我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书,这本书先浅显地介绍了中文的发展,然后分述丰富的中文的特点,最后讲述学好中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对中文了解了很多很多,我有点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儿知道中文的丰富和优美。
我放下了书,走到爸爸跟前,问爸爸:"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文吗?"
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知道那边华侨很少,没有为华侨办的学校。到了那边,你就要学习西班牙文。我担心你会渐渐忘了中文。"
我听后吓了一惊。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现在念五年级,可是因为我过去不喜欢语文课,实在学得不好,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四年级的中文程度。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我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我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语文的机会,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最近一次默书,我居然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那天国语课,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簿,翻开第一页给大家看,然后又翻到最后一页,高高举起让同学们看。张先生说:"陈小允的惊人进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们看,他学期开始默书总不合格,现在却得到一百分!"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坐在我旁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张先生走到我身旁,亲切地抚着我的头,说:"小允,是为你的进步而哭吗?"
我擦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地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要移民到危地马拉,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
泪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的沉寂,张先生轻抚着我的头,叫我坐下。
离开这里的日子越来越逼近了。同学们都纷纷在我的纪念册上留言,声声叮嘱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文。
这天,是我最后一次上国语课了,张先生带来一扎用鸡皮纸封好的包裹,她对全体同学说:"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国外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由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
我接过这套书,心里极度难过。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一直热泪盈眶。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它。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文章分析】
本文讲述了陈小允要随家人移民到中美洲,对语文课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的事,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字词积累

1.课内词语
默书薄
噙着泪
滋味
浅显
华侨
张皇
温习
包裹
饶有趣味
热泪盈眶
2.多音字
3.词语辨析
4.近义词反义词
【知识链接】
华侨是在国外定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往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对于具有中国血统,但已经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人,也不能视为华侨。华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保护华侨在国外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是中国政府的职责。
【结构梳理】
【句子分析】
如何理解“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这句话?
这句话写了“我”的感受,其实时间过得并没有那么快,只是“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所以才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下子”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突出表现了“我”不想下课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语文态度的转变。
【写作练笔】
如果你是陈小允,你想对这样一群可爱的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
示例:
我一定不会忘记母语,一定好好学习语文,我更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关怀。
【内容梳理】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我”以前不喜欢语文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语文。
2.“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这两句话是对陈小允的什么描写?表现了他的什么心情?
心理描写。
懊悔、自责。
3.
陈小允对语文课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对于语文课,陈小允由开始的不喜欢到后来的喜欢,最后因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难过、悲伤。
【积累拓展】
1.热爱祖国的名言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周恩来)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2.课后查找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国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写作参考】
1.“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以独白的方式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课文记叙了主人公“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语文课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细腻而真实地传达出“我”或悲伤、或焦虑、或自责、或欣喜、或感动的情感状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语的热爱,表达了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文章用几个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读起来非常真实自然。
2.文章在描写“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和态度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让读者发现“我”正在发生的改变,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作者还从第一人称的视角,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达人物丰富的情感,读来既让人觉得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征,又能产生共鸣。这样的写法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当中。
3.衬托法——写人物,不正面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语言或行为表现出人物形象。
阅读练习
别了,语文课
何紫
(香港)
???
“陈小允。”张先生忽然叫我的名字,我心里“扑扑”地跳,站了起来。
???
“你回答我的问题,这一课寓言的作者是谁?”张先生在向我提问。
???
唉,我虽然调到第一排,但不知为什么注意力还是不能集中,刚才虽然双眼望着课本,但是思想早就溜号了。我张着嘴要答话,但只能“嗯嗯”地发声,眼睛四处张望,希望有谁给我一点提示。
???
我看见坐在侧边的叶志聪,他故意咧着牙齿,双手像要拉紧一个绳索。他真是我的救星!他的动作唤起我预习时的记忆,他“依”起牙齿拉绳索,对了,我急忙回答说:“作者是伊索。”张先生叫我坐下,我偷偷嘘一口气,回头对志聪眨眨眼睛,是对他感谢的眼色。
???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拉着志聪的手一起走,志聪对我扮个鬼脸说:“你怎么搞的?坐在最前排也听不到先生讲课?你今天差点儿要留堂了。”
???
“别提了!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国语课,什么主题中心,什么词语解释,什么标点符号,什么文章体裁,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这是我的心里话。
???
回到家里,妈妈叫我换下校服,说要带我到照相馆照相,我觉得奇怪,但妈妈催促着,我便忙着换了一套妈妈预备好的衣服——那是新年才穿的西装,还打领带,这样隆重我总觉得不寻常,到了照相馆,妈妈独个儿拍摄了半身像,接着我也拍摄了半身像。回家的途中,妈妈才对我说了一点点儿:“小允,我们一家要移民到中美洲去了,你喜欢吗?我们一家坐飞机呢!”
???
听到了要移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不用再默书了。当然,我也知道将来即使要默书恐怕也不用再默写那些艰深的中国字了。
???
第二天回到学校,班主任张先生又叫我。我心里想:“大约又要责备我默书不合格吧。不过,我最多让她唠叨两三次,以后这里什么事也和我不关痛痒了。”
???
果然,我看见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薄,我低垂下头,默默地站在她身旁。她慢慢地翻开我的默书簿:第一页是三十分,第二页是四十分,第三页是四十五分,到了第四页,也是最近默书的一次,呀,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是七十五分,不但合格,而且成绩居然不错。
???
张先生和蔼又严肃地说:“陈小允,这次我叫你来,不是责备你了;你看,你的默书进步啦,这次只错了五个字,只要你上课留心听讲,回家勤恳温习,以后一定会进步更快的。你要知道,你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己本国的文字也写不好,那不是笑话吗?小允,我看见你默书进步我真高兴,我特地送你一份小小的礼物,希望你继续努力。”
???
张先生说完了,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图书,书名是《怎样学好语文》。我接过张先生的图书,双手不禁颤抖起来。回到教室,我翻开那本图书,第一段话映入眼帘:“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地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
从来没有一本图书的内容这样震撼我的心灵,这一段话,好像有人用丰富的感情在我的耳畔诵读着。
钟声响了,第一堂是国语。以前我上这一门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国语书,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忽然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着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了国语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见了下课钟声。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会激励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越来越好……
1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3分)
?
16.阅读画线句子,说说“这一堂课”为什么过得特别快。(2分)
?
17.结合第九段句子中划线词语作简要赏析。(3分)
?
1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变化的“我”?(3分)
?
?
答案:
(二)15.“我”以前不喜欢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祖国语言。
16.因为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17.“大约”“最多”“不关痛痒”这三个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我”不再学习国语时的得意和对老师默书的不屑一顾,突出了此时“我”的不懂事。
18.“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及格,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