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我市地处沿海,海洋资源丰富,综合开发海洋资源前景十分广阔。你认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1cnjy.com
A.?铝?????????????????????????????????????????B.?钠?????????????????????????????????????????C.?钙?????????????????????????????????????????D.?铁
2.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的气泡逸出,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度变小??????????????????B.?溶质的质量变小??????????????????C.?溶液浓度不变??????????????????D.?还是饱和溶液
3.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程Ⅰ中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_è??é???°??°§???é??_溶液、碳酸钠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去除可溶性杂质
B.?流程Ⅱ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上述流程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流程Ⅳ、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www.21-cn-jy.com
4.粗盐中常含有CaCl2、MgCl2和可溶性的硫酸盐等。除杂操作中为了保证反应完全,所加试剂都应适当过量。如图是粗盐提纯的简单流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X、Y、Z、W代表所加溶液,X、Y、Z、W分别是(? )
A.?BaCl2? Na2_CO3????__NaOH?? HCl????????????????????????????B.?Na2CO3?? BaCl2?? HCl?? NaOH
C.?Na2CO3?? BaCl2?? NaOH?? HCl???????????????????????????D.?NaOH?? Na2CO3?? HCl?? BaCl221*cnjy*com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_????????????
B_.?若agX与bgY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可能为(a+b)g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6.下列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Ba2+??? Cl-??? NO3-???????????????????????????????????B.?Na+??? NH4+?? SO4 2-?? CO32-
C.?Al3+??? Na+??? NO3-??? HCO3-?????????????????????????????D.?Cu2+??? Ba2+??? Cl-??? SO42-
二、综合题
7.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流程如下:
(1)上图从海水中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上图中反应①、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反应①中的反应物是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8.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图1所_?¤????è???????????_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1·世纪*教育网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_??¤???????±????
_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2)粗盐提纯。_é?¤???é???????§???_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怍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过滤;⑥蒸发。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中操作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的目的是________。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①③②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②③①⑤④⑥
(3)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图2。
①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加压并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写出步骤Ⅰ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海水制镁。实际生产中,步_é?¤??????é????¨_________作为沉淀剂,从海水中提取MgCl2历经步骤Ⅱ、Ⅲ、Ⅳ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 g 10%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③中的错误是________。
(2)操作④的名称是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 g 10%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所需氯化钠质量为________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约为1g/mL)。
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应先放________(填写“砝码”或“药品”)。
量取:准确量取所需蒸馏水。
溶解: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反思: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烧杯洗涤后内壁不干燥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若将上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________。 21*cnjy*com
10.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主要步骤如下:资料:海滩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1)为节约资源,试剂A常用海滩贝壳为原料制得,则试剂X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Y的名称为________。
(3)在熔融状态下的MgCl2 , 通电后会生成镁与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乙溶液中含有少量甲的杂质,提纯乙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
(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图2所示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 在溶液①~⑤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④⑤
B 与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⑤
C 杯④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g
D 烧杯⑤中固体的质量为30g
(4)t2℃时,要配制一瓶3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溶质甲的质量为________,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_。
12.西藏芒康县_é??è??????????????_水提取粗盐的生产方式历史悠久。粗盐溶液过滤后仍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某化学拓展实验小组欲探究粗盐样品中可溶性杂质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1)(实验分析)
步骤①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③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认为步_é?¤?????????é??è??_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实验小组得出结论:此粗盐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1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组成元素相同,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常温下B是液态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C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2)请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14.A、B_???C???D???E_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C的用途为________。
(3)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B→D发生的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15.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A为单质,B为金属氧化物,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21·cn·jy·com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16.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烧杯中现有100g碳酸钠溶液,将140g氯化钙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次测量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累计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g
一 40 135
二 80 170
三 120 205
四 140 225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第四次测量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17.在盛有24.3g硫_é??é??????°????é??_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使硫酸钠和氯化钠全部溶解。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Z7-6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2)滴加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答:海水中蕴藏着丰_????????????è?????_,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是钠,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水中本题涉及的四种金属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钠、钙、铁、铝。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海水中本金属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分析。
2. C
解答:汽_?°??????????????°§_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会从汽水中逸出,因溶质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仍是饱和溶液; 2-1-c-n-j-y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逸出,致使溶质、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分析。
3. C
解答:A. 粗盐水中_???è????????Ca_Cl2、MgCl2等可溶性杂质,过量的Ca(OH)2溶液,能除去MgCl2 , 再加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Ca(OH)2 , 过滤,最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和生成的氢氧化钠,流程I能除去杂质,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来源:21cnj*y.co*m】
B. 流程II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流程I中发生的_??????????°????é??_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II发生的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Ⅲ中发生的是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流程IV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V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流程Ⅵ是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上述流程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流程I_V????°????é?????_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流程V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除杂问题的解题_???é???????????é?¤_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B、氨水显碱性。
C、根据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流程图,进行分析。
4. A
解答:镁离子用氢氧根_??????????·???????_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
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
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
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
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由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可以排除BCD三个选项,X、Y、Z、W可以分别是BaCl2、Na2CO3、NaOH、HCl。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镁离子与氢氧_??????????????????_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先除去硫酸根离子,再除去钙离子,镁离子;
接着加入碳酸钠,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最后加入盐酸,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5. C
解答:A、由反应式可知,X、Y生成Z,属于化合反应,故Z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agX与bgY充分反应,若两者恰好反应生成Z的质量为(a+b)g,若两者不恰好反应,生成Z的质量小于(a+b)g,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式可知,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符合题意;
D、由反应式可知,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_??????????????????_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分析;
B、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物质质量总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与物质相对质量的关系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分子个数比分析。
6. A
解答:A_._????§???????_在同一溶液中两两结合不生成气体、沉淀或水,且四种离子也不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所以四种离子可以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
B. 碳酸根离子能够与酸性溶液中_????°?????????????_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若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则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所以四种离子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 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结_?????????????°§???_碳和水,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所以四种离子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D. 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且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四种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
二、综合题
7. (1)化学变化
(2)③
(3)H2+Cl2 2HCl
(4)2NaCl+2H2O 2NaOH+H2↑+Cl2↑
解答:(1)从海水最终得到“NaCl(产品)”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填:③;
(3)反应③为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①中的反应物是氯化钠和水,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
(3)根据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注意配平。
(4)根据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8. (1)A,B,C
_???2???D???é?¤_去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NH3+NaCl+H2O+CO2=NaHCO3↓+NH4Cl;2NaCl+2H2O=2NaOH+H2↑+Cl2↑;熟石灰;提高氯化镁的纯度
解_?????????1???A_、膜分离法的原理是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则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故A正确;
B、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膜,则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故B正确;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C正确;
D、膜分离法是除去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故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2)除_???é???????§???è?¨_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怍: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除去镁离子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液,生成碳酸钙沉淀,除去钙离子⑤过滤固体杂质?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⑥蒸发结晶,故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⑤④⑥,
故答案为:D,其中操作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的目的是除去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①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加压并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步骤Ⅰ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是 。
③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步骤Ⅲ常选用熟石灰作为沉淀剂,从海水中提取MgCl2历经步骤Ⅱ、Ⅲ、Ⅳ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氯化镁的纯度。
分析:(_1????????????è??_分离法的原理“可知,此过程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一边是淡水,一边是盐类物质。
(2)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3)根据题目中物质转化图,写出化学方程式。
9. (_1????????¨??????_棒引流
(2)蒸发结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3)5g;45ml;砝码;搅拌,加快溶解速率;①②③
(4)胶头滴管、烧杯
解_?????????1???__操作③为过滤,过滤没用玻璃棒引流液体错误;
(2) 操作④的名称是蒸发结晶,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3) 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 g 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质量为50g×10% =5g; 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 45ml ; 称量时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应先放砝码;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使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烧杯洗涤后内壁不干燥,会使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4)溶液稀释时所需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 ;
分析:(1)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蒸发结晶操作要求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及造成结果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大分析;
(4)根据溶液稀释时所需仪器分析。
10. (1)
(2)过滤
(3)
解答:(1)为节约资源,试剂A常用海滩贝壳为原料制得,海滩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 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磷酸钙,则试剂X为 。(2)操作Y是将固液分离,名称为过滤。(3)在熔融状态下的MgCl2 , 通电后会生成镁与一种气体单质,气体应是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中提取镁的知识,解答时应该充分理解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反应的情况,能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11. (1)乙>甲>丙
(2)蒸发结晶
(3)C
(4)100g;200mL
解答:_???1???é??è?????_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2)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溶液中含有少量甲的杂质,提纯乙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3)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100g的水中加入20g的甲,形成的①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g的甲形成的②是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③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g的甲,形成的④是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⑤是饱和溶液,所以
A、在溶液①~⑤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④⑤,故A正确;
B、②⑤都是t1℃时 的饱和溶液,所以与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⑤,故B正确;
C、烧杯④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故C不正确;
D、烧杯⑤中固体的质量为30g,故D正确。
故答案为:C;(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要配制一瓶3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溶质甲的质量为 ,需要水的质量为300g-100g=200g,体积为200mL。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_???è??è????????
_ (2)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3)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出处:21教育名师】
12.__???1??????é??_滤液中是否存在镁离子
(2)BaSO4
(3)不同意;足量的稀盐酸可以与之前加入的适量碳酸钠反应,消除碳酸根对氯化钡检验硫酸根的影响
(4)硫酸钠
解答:_???1????°??°§???_钠会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而步骤①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溶液中无镁离子,故①空填检验滤液中是否存在镁离子;
(2)步骤③加入了足量稀盐酸和适量氯化钡是为了检验滤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其白色沉淀为BaSO4;
(3)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从而影响对硫酸根离子的检测,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以与之前加入的碳酸钠反应消耗掉碳酸根离子,避免其对硫酸根离子的检测产生影响,故答案为③不同意,④足量的稀盐酸可以与之前加入的适量碳酸钠反应,消除碳酸根对氯化钡检验硫酸根的影响;
(4)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化镁、氯化钙,加入氯化钡后产生沉淀,则证明此粗盐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
分析: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共存,会生成硫酸钡沉淀。
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共存,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
三、推断题
13. (1)H2O;O2
(2)灭火(或光合作用等)
(3)2H2O2 2H2O+O2↑;分解反应
解答:根据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推断E 是甲烷;
根据A、B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B是液态物质,A可以生成B和C,甲烷与C反应生成B和F,所以推断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F是二氧化碳;
根据水在通电下生成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推断D 是氢气。
(1)B的化学式是 H2O ,C的化学式是? O2 ,
(2)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灭火或光合作用等。
(3)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额一会他们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14. (1)CaCO3
(2)用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3)
(4)不属于
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2)C为氧化钙,其他用途为某些气体或食品的干燥剂;(3)D和E反应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4)B→D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的反应不是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不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A、B、C、_D???E?????????_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钙;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是碳酸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碳酸钠和B可以相互转化,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B为二氧化碳, C是氧化钙;C能转化为E,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E与碳酸钠反应,E为氢氧化钙。代入框图,推理成立。【版权所有:21教育】
15. (1)CuO
(2)CO2
(3)C + 2CuO 2Cu + CO2↑
解答:B为黑色的金属氧化物,生成D为红色单质,则B为氧化铜,D为铜,C为二氧化碳,A为色粉末,则为碳,E为碳酸钙;
(1)B的化学式为 CuO ;
(2)C的化学式为 CO2 ;
(3) 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 + 2CuO 2Cu + CO2↑ ;
分析:先根据氧化铜和铜的颜色开始推导,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将所有物质推断出来,然后按要求解答。
四、计算题
16. (1)15
(2)NaCl和CaCl2
(3)解:设80g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
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9%。
解答:(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减少的质量的即为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第一次测量总质量减少的质量为 ,第二次测量总质量减少的质量为 ,第三次测量总质量减少的质量为 ,第四次测量总质量减少的质量为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15g。
(2)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第四次测量时,氯化钙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钙,化学式为NaCl和CaCl2。
分析:(1)根据题目中表格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的即为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分析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
(2)根据(1)中分析结果可知,第四次氯化钙溶液过量,进行分析。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育网
17. (1)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2)NaCl和BaCl2
(3)10.6%
解答:(_1??????é??é?????_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2)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氯化钠,B点表示氯化钡过量,此时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故填:NaCl和BaCl2;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反应硫酸钠质量为y,生成沉淀质量为z。
?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为:11.7g+(24.3g-14.2g)=21.8g,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4.3g+100g+104g-23.3g=205g,反应后溶液质量分数为;
答: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分析:(1)硫酸钠和氯化_é???????????é??é??_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题目中图中可知,A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氯化钠,B点表示氯化钡过量,分析溶质的成分。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氯化钡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硫酸钡、氯化钠,参加反应硫酸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