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 海水“晒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利用日晒,使海水分解???????????????????????????????????????B.?利用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变小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2.去除难溶性杂_è?¨??????é???????·_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X中有三种_??????
B.??_“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
C.?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将氯化钠溶液用题35图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21·cn·jy·com
3.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_?????????)?????¨_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温度/°C 0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A.?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B.?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C.?20°C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304g?????????????D.?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
4.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质的种类??????????????????B.?溶剂的种类??????????????????C.?温度的高低??????????????????D.?溶质、溶剂量的多少
5.有关“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
④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变为单质,不一定要通过分解反应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两种物质都_?±????????????§???_质
B.?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a比b多
C.?t1℃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20℃时,将1_8.5g???é??_钠放入50g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20°C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单位g/100g水)( ??) 21cnjy.com
A.?37.0???????????????????????????????????B.?18.5???????????????????????????????????C.?9.25???????????????????????????????????D.?无法计算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蒸发足量的溶剂一定可_????????????é?±???_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将t1°C,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时刚好成饱和溶液
C.?t1°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
D.?t2°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
二、填空题
9.????????????
(1)人们日常的_é?????????¤???????_学们多数喜欢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溶解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常温常压下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___ (选“易溶”、“可溶”或“难溶”)。 2-1-c-n-j-y
当你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请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你喝了汽水之后往往会打嗝,请解释其中的缘由________。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作答: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_??????????????±???_较大的是________;在0℃~t1℃之间时,相同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1*cnjy*com
(2)t2℃时,把_20g??????è?¨_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把该溶液降温到t1℃时,会析出甲物质________g。
11.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1)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俗名为________,这里的“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2)如图为碳酸钠和氯化_é????????è§???????_线,根据曲线回答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中代表氯化钠的是________(填“A”或“B”)。碳酸钠、氯化钠在温度为________时溶解度相等,都等于________g。
(3)在t1℃,把20gA_??????50g?°?_中,用玻璃棒搅拌,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4)将等质_é?????A???Bé?±_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液中水(不考虑水的蒸发)的质量是A________B(填“大于”、或“小于”或“相等”)。 21·世纪*教育网
三、综合题
12.粗盐的主要成_???????°????é?????_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小明同学想提纯粗盐并计算产率,他的操作步骤如下:(已知,常温下100克水中最多约溶解36克氯化钠)
(1)上述过程中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
(2)操作Ⅰ的目的是:a________;b.计算产率。
(3)操作Ⅴ是________。
(4)操作Ⅳ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若得到的滤液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已知:产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若计算得到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13.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t1°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
(2)t2°C时,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3)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
(4)t1°_C????????????è?¨_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14.难溶性杂卤石属于“呆矿”,_???è???????????K_2SO4、MgSO4、CaSO4、不溶性杂质等(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某工厂用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1)在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目的是除去主要成分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3)请写出固体B的两种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在使用C_a(OH)2_溶液和K2CO3溶液对杂卤石进行“溶浸”时,为探究获得较高浸出杂卤石主要成分的浸取率,某实验小组用测得浸取液中K+的质量分数乱来表示浸取率,在相同的时间里,进行了下述实验组:
实验 温度/℃ Ca(OH)2用量/g K+浸取率/%
a 25 2.5 72.4
b 40 2.5 86.55
c 40 3 90.02
d 60 3 91.98
e 60 4 91.45
①上述实验的数据中,温度与K+浸取率的关系是________。
②上述5组实验中,若要获得最佳的K+浸取率,选择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Ca(OH)2________g。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答:由于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原理分析。
2. C
解答:A. 氯化钡_??????é??é????????_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由于氯化钡过量,则碳酸钠与其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则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故不符合题意; 21教育网
B.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 , 故不符合题意;
C. 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 , ,均为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 加热蒸发时,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其蒸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_????°????é????????_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过量的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2·1·c·n·j·y
3. D
解答:A. 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一样甜,故A不符合题意
B.降温后,若没有达到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B不符合题意
C. 20°C时, 只有溶剂质量为100g时,蔗糖饱和溶液的质量才是304g,故C不符合题意
D.升高温度,蔗糖的溶解度增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
B、根据溶液结晶的方法分析
C、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www.21-cn-jy.com
4. D
解答:溶解度是一定温_?????????100_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故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与溶质、溶剂的质量多少无关, www-2-1-cnjy-com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进行分析。
5. A
解答_???????????????è?¨_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说法符合题意;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说法符合题意;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④不通过分解反应,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也可以转变为单质,例如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法符合题意。 【来源:21cnj*y.co*m】
故答案为:A。
分析: ①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_é?????????????????_分析
② 根据碳和氧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③ 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④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版权所有:21教育】
6. B
解答:A、从20℃向上_??????????????¤?§?_曲线的交点,再向纵坐标作垂线,a和b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都属于易溶物质,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没指明饱和溶液质量的多少不能判断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如果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析出的a比b多,故B说法符合题意;21*cnjy*com
C、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_???è§?????¤§?°????_关,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由于a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_??????????????????_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从而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从而确定提纯方法
7. D
解答:20_??????????°?18_.5g硝酸钠放入50g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由于未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则无法确定该温度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即不能确定硝酸钾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分析。
8. A
解答:A、蒸发溶剂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A项符合题意;
B、t1°C,100_g?°????????¤?è??_溶解10g甲物质,则55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g甲物质,50g水,t2°C,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甲物质,50g水中最对能溶解12.5g甲物质,则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时不是饱和溶液,故B项不符合题意;【出处:21教育名师】
C、t1°C_???????????????è§?_度大于甲、丙物质的溶解度,且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t1°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但题目中缺少饱和条件,故C项不符合题意;
D、t2°C时,甲、乙固体物_è?¨??????è§???????_同,且都大于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丙溶液溶剂,溶质不变,质量分数不变,t1°C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的质量分数,即:乙>甲>丙,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_???????????????è§?_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9. (1)可溶;打_??????????????????_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小而减小
(2)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能溶解的二氧化碳逸出
解答:_??¨é??????????????_,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常温常压下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可溶。
(1)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原因是打开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2)喝了汽水之后往往会打嗝,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能溶解的二氧化碳逸出。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0. (1)甲;<
(2)不饱和;7.5
解答_??????1?????¨???_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快速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较少,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甲;由图可知,在0℃~t1℃之间,相同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2)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在t2℃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50g甲,故50g水中最多可溶解25g,把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t1℃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在t1℃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5g甲,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2.5g,故把该溶液降温到t1℃,会析出甲物质7.5g。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
11. (1)纯碱或苏打
(2)B;t2℃;36.5
(3)16.7%;加速溶解
(4)大于
解答:(1)“冬天捞碱,夏天晒盐”里的“碱”是指碳酸钠,俗名为纯碱或苏打。(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故两条溶解度曲线中代表氯化钠的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碳酸钠、氯化钠在温度为t2℃时溶解度相等,都等于36.5g。 ;(3)在t1℃,A的溶解度是20.0g,把20g A放入50g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0g,其中溶质的质量为1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6.7%,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4)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液中水(不考虑水的蒸发)的质量不变,由于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t1 ℃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A大于B。
分析:(1)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分析
(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变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4)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及溶液的组成分析
三、综合题
12.__???1???é??_溶性杂质
(2)计算需水量
(3)蒸发
(4)引流;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过滤的仪器不干净)
(5)粗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合理即可)
解答:_???1??????è?°è??_程中通过过滤除去的杂质是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去;
(2)操作Ⅰ的目的是:a计算需要水的质量,保证粗盐充分溶解;b.计算产率;
(3)过滤后所得滤液要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精盐,故操作Ⅴ是蒸发;
(4)操作Ⅳ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若得到的滤液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过滤的仪器不干净;
(5)若计算得到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粗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合理即可)。
分析:(1)过滤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2)操作Ⅰ的目的是: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计算需要水的质量。
(3)单一溶质的溶液溶质与溶剂分离,需要蒸发结晶。
(4)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若计算得到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溶质偏少。
13. (1)B
(2)75
(3)降温结晶
(4)A>C
解答:(1) t1°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B>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则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2) t2°C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溶解50g的A,则 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 最多溶解25gA ,形成溶液质量为75g;
(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比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降温结晶;
(4)氢氧化钠溶于水溶解放出热量,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而增大,固体没有析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物质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故 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A>C;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性,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进而确定提纯方法,据此分析
14.__???1???Mg_SO4;MgSO4+Ca(OH)2=Mg(OH)2↓+CaSO4
(2)过滤
(3)Mg(OH)2;CaCO3
(4)温度越高,K+浸取率越高;60;3
解答:(1)在实验流程_?????????è??é?????_Ca(OH)2溶液,氢氧化钙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钙,目的是除去主要成分中的MgSO4;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MgSO4_+Ca(OH)2=Mg(OH)2↓+CaSO4;(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3)根据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钙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钙,过量的碳酸钾溶液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固体B的两种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4)①上述实验中,由a和b、c和d可知,温度越高,K+浸取率越高;②如表5组实验中,d中K+浸取率最高,因此若要获得最佳的K+浸取率,选择的反应条件是60℃和Ca(OH)23g;
分析:解题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流程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能提高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