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综合检测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
1.据史载: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日,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 0000多份,处理国事3000多件。皇帝自己也说,“百僚未起联先起,百僚已睡联未睡”。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是因为( )
A.废除丞相制度
B.迁都北京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2.下图是明朝的锦衣卫印,它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特点是( )
A.君主专制强化
B.抵御外来侵略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书法篆刻艺术高超
3.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的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
4.开放包容是“秦汉隋唐”强盛繁荣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由于抛弃开放包容转向闭关锁国,郑和下西洋便成为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绝响。下列对郑和下西洋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次数多,先后达7次
B.规模大,随行船只上百艘
C.航程远,最远到达印度西海岸
D.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5.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下西洋的决心
D.抗清的决心
6.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撵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
D.④⑥
7.某校七年级学生李明在学了“明朝的灭亡”一课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政治腐败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B.鉴于明朝的腐败,李自成建立“大清”政权
C.1635年皇太极率军攻入山海关
D.吴三桂临阵倒戈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8.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下图),其背面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 )
A.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B.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货市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
9.下列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玉米、甘薯,这些今天大家都熟悉的高产作物其实是从外国传人的。这些农作物在中国被大面积推广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1.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晋商和徽商遍及全国各地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D.苏州城财富甲天下
12.清朝时,曾有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共20分)
1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开创于秦朝,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元朝和明朝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3 分)
(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朝、汉朝、明朝和清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分)
(3)明朝通过哪两个特务机构来强化君主集权?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君主集权的强化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 (3分)
(4)结合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的强化,谈谈你的认识。(2分)
14.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1)图一中作品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谁? (1 分)
(2)与图二相关的戏曲剧种是我国的“国粹”,它是哪一剧种?该剧种形成于什么时候? (2分)
[建筑篇]
材料二
(3)我们今天见到的图三建筑,主要是何时修筑的?当时修筑完成后,其起止点分别在哪里?(2分)
(4)图四建筑是在什么时候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其建筑布局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思想? (2分)
[科技篇]
材料三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岂人力也哉。
(5)材料三出自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哪一科技巨著?(1分)
[感悟篇]
(6)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应该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2 分)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综合检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
1.据史载: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日,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 0000多份,处理国事3000多件。皇帝自己也说,“百僚未起联先起,百僚已睡联未睡”。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是因为( A )
A.废除丞相制度
B.迁都北京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解析:明朝时期,明 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全国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所以才出现了皇帝说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的现象,故A项符合题意。
2.下图是明朝的锦衣卫印,它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特点是( A )
A.君主专制强化
B.抵御外来侵略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书法篆刻艺术高超
解析:为监视官民,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这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故选A项。
3.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B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的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
解析: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和泰朝时期的焚书具有同等危害,因为两者均加强了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楚书削弱了儒学地位,八股取士是儒学处于统治地位的产物,A项不符合题意;二者都与损害国家统一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二者都与引发文字狱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4.开放包容是“秦汉隋唐”强盛繁荣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由于抛弃开放包容转向闭关锁国,郑和下西洋便成为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绝响。下列对郑和下西洋的评述,错误的是( C )
A.次数多,先后达7次
B.规模大,随行船只上百艘
C.航程远,最远到达印度西海岸
D.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解析:郑和下西洋航程远,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5.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B )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下西洋的决心
D.抗清的决心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率军于浙、闲、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最终荡平倭患,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的决心,故B项符合题意。
6.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撵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D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
D.④⑥
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及所学知识可知,陈胜、项羽是秦末农民战争的起义军领袖,文天祥是抗元名将,岳飞是抗金名将,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内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人物。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威继光抗击倭寇,都是反抗外来侵略,故D项正确。
7.某校七年级学生李明在学了“明朝的灭亡”一课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 )
A.政治腐败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B.鉴于明朝的腐败,李自成建立“大清”政权
C.1635年皇太极率军攻入山海关
D.吴三桂临阵倒戈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解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纷纷起义,最终导致明朝灭亡,故政治腐败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李自成建立的是大顺政权,排除B项;清军进入山海关是在1644年,当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C项;吴三桂临阵倒戈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
8.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下图),其背面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 C )
A.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B.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货市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
解析:题干材料是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边防。
9.下列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排除舍④的选项即可,故选C项。
10.玉米、甘薯,这些今天大家都熟悉的高产作物其实是从外国传人的。这些农作物在中国被大面积推广是在( D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清朝前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故选D项。
11.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晋商和徽商遍及全国各地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D.苏州城财富甲天下
解析:清朝著名的商帮有微商、晋商等,这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A项说法正确;市场的繁荣使许多原来的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C项说法正确;清朝前期苏州工商业非常繁:荣,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D项也符合史实。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是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与商业发展无关,B项符合题意。
12.清朝时,曾有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B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解析:清朝时中国遭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为了自保,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影响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共20分)
1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开创于秦朝,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元朝和明朝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3 分)
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朝、汉朝、明朝和清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分)
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制造“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3)明朝通过哪两个特务机构来强化君主集权?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君主集权的强化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 (3分)
锦衣卫和东厂。军机处的设立。封建社会的衰落(或封建社会出现危机)。
(4)结合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的强化,谈谈你的认识。(2分)
封建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走依法治国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
14.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1)图一中作品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谁? (1 分)
曹雪芹、高鹗。
(2)与图二相关的戏曲剧种是我国的“国粹”,它是哪一剧种?该剧种形成于什么时候? (2分)
京剧。清朝道光年间(或19世纪中期)。
[建筑篇]
材料二
(3)我们今天见到的图三建筑,主要是何时修筑的?当时修筑完成后,其起止点分别在哪里?(2分)
明朝。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4)图四建筑是在什么时候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其建筑布局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思想? (2分)
明成祖时。皇权至高无上。
[科技篇]
材料三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岂人力也哉。
(5)材料三出自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哪一科技巨著?(1分)
《天工开物》。
[感悟篇]
(6)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应该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2 分)
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促进其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
献,国家强大能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更要取其精华,使其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