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2 20:2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部编人教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一九四九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 确定了我国的国旗与国歌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小东说:“我的祖籍是湖南,太爷爷、爷爷都在湖南出生。太爷爷那一代还是非常富有的。之后,国家搞公私合营,家庭财产就没了。”从这段话可以判断,小东的“太爷爷”的身份可能是( )
A. 农民 B. 手工业者 C. 海外华侨 D.民族资本家
4、“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上述材料中认为我们要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
A.健全民主与法制 B.努力解放思想
C.加快经济建设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5、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
A. 自愿互利 B. 全部没收 C. 赎买 D.劳资两利
7、“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8、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9、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 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12.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11、《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主要是因为( )
①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 ②不能合理地利用耕地
③很难使用机械化的工具 ④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为克服困难局面,从1961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合理调整工业
16、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这部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权基础是什么?这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根据材料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图一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2)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图二中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走的是什么道路?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 发动“大跃进”,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 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1)根据节选图书目录判断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良好愿望?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材料二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十亿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以及人身伤害,更大的伤害是心灵层面的,只有那些经历过这次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义。
(3)材料二图片中三位英雄模范分别是谁?他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的人物是谁?
(5)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2020—2021学年部编人教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一九四九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 确定了我国的国旗与国歌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B
2、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3、小东说:“我的祖籍是湖南,太爷爷、爷爷都在湖南出生。太爷爷那一代还是非常富有的。之后,国家搞公私合营,家庭财产就没了。”从这段话可以判断,小东的“太爷爷”的身份可能是( )
A. 农民 B. 手工业者 C. 海外华侨 D.民族资本家
【答案】D
4、“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上述材料中认为我们要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
A.健全民主与法制 B.努力解放思想
C.加快经济建设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答案】A
5、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答案】B
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
A. 自愿互利 B. 全部没收 C. 赎买 D.劳资两利
【答案】C
7、“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答案】B
8、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B
9、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 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答案】A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12.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答案】B
11、《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12、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主要是因为( )
①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 ②不能合理地利用耕地
③很难使用机械化的工具 ④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3、为克服困难局面,从1961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1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合理调整工业
【答案】A
16、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这部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权基础是什么?这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根据材料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答案】(1)工农联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图一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2)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图二中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走的是什么道路?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
(2)土地改革后: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后: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土地集体所有制。
(3)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克服农业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 发动“大跃进”,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 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1)根据节选图书目录判断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良好愿望?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材料二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十亿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以及人身伤害,更大的伤害是心灵层面的,只有那些经历过这次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义。
(3)材料二图片中三位英雄模范分别是谁?他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的人物是谁?
(5)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图(a):王进喜——“铁人”,图(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图(c):雷锋——解放军好战士。艰苦奋斗,坚定信念,以国家利益为重。(言之有理即可)
(4)“文化大革命”。刘少奇。
(5)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健全民主与法制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