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2 19: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
作者简介
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词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
书法方面和______ _____ _____并称“宋四家”。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辙
黄庭坚
苏黄
辛弃疾
苏辛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文艺全才
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书法四大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散文唐宋八大家



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整体感知:

上阕:侧重描绘赤壁之景。
下阕:侧重书写人生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在写景上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淘尽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
开头三句,你品出了什么内容?
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大江”空间之广阔;
“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明确】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什么地点?什么人物?
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赤壁,原不属于哪个人,词人却让他归了周瑜,赤壁因周瑜而著称。反过来,周瑜指挥了赤壁大战而扬名,周郎与赤壁密不可分地联在一起。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通过填表格理解其精彩)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气势凶猛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穿




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角度


修辞
夸张
比拟
比喻
基调
赤壁壮美如画


江山壮美如画,一时间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所见:
上阕:
所想:
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词人在下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雄姿英发
风流儒雅
从容娴雅
指挥若定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我不禁想起当年的周公瑾,刚娶了美丽的小乔,他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1、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
3、渴望像周瑜一样被信任。(小乔之姐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亲戚关系,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立功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这正是作者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正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三次贬谪
1、1079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对比当中,哀叹自我
主题:
羡慕
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周瑜
苏轼
年龄
婚姻
外貌
际遇
基调
34岁
47岁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感 奋
感 伤
通过对周瑜英雄事业的缅怀,抒写了作者年岁渐老、壮志未酬的失意之感。
下阕:
所忆:
公瑾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叹:
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怀古诗词
怀古(含咏史)诗词 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或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作怀古诗。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观景:
思人:
(遥想)
感慨:
思瑜叹己
大江
乱石
惊涛
东去
穿空


(尽)
拍岸、卷(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研究性问题讨论: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总结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①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②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怀古诗之一。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作简单赏析。(2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