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4节
焦耳定律(1)
第十八章
电功率
一、预习指南
电
内
焦耳
电流
通电时间
Q=I2Rt
二、情景导入
水用管状电热器
饮水机
电熨斗
二、情景导入
知识点一:电流的热效应
问题探究:
(1)把电暖宝接入家庭电路,过一段时间,用手感觉电暖宝
,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
;此时将
能转化为
能。
(2)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3)下列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下列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是(
)
A.电水壶
B.电褥子
C.电烤箱
D.电视机
发热
热效应
电
内
D
知识点一:电流的热效应
知识点一:电流的热效应
知识点二:焦耳定律
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灯泡接入电路时,灯泡和连接灯泡的导线中的电流是相同的,灯泡和导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的发烫,导线的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答: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导体电阻、通过导体电流大小以及通过时间有关,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各因素的影响
[实验]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实验室准备了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的A、B两个烧瓶、两只温度计、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其中R甲>R乙)以及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源、秒表等。
(1)要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要保持
和
不变,只改变
,比较A、B两烧瓶中
的大小。
(2)请将下列实物图连接完整。
答:如图
电流
通电时间
电阻
温度计示数
播放视频
清除视频
知识点二:焦耳定律
(3)在实验中,经过一段时间t后,A瓶中的温度计示数比B瓶中升高的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4)要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要保持
和
不变,只改变
,观察
变化。
(5)向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减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经过一段时间t后,可观察此时A、B两瓶中温度计的示数都比没有调节变阻器前的高,由此可以得出: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6)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在这里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主要是由于
。
(7)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
和
有关。电流
,电阻
,通电时间
,电流产生的热量
。
电阻
通电时间
电流
温度计的示数
左
增大
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
电流
电阻
通电时间
越大
越大
越长
越多
播放视频
清除视频
知识点二:焦耳定律
知识点二:焦耳定律
3.(2014,襄阳中考模拟)如图所示,
是“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关
系”的实验装置图,A、B两密闭容器
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右边容器中的电
阻比较大,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接
到电源两端,通过两段电阻丝的电流
。通电一段时间之后,
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较大的是
(填“A”或“B”)。
实验表明:
。
4.阻值为50Ω的定值电阻R接在电源两端,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0.2A,10s内电流产生的热量是
J。
相同
B
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0
点点对接
电流的热效应
【例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视机
B.电热毯
C.电风扇
D.电脑
【解析】电热毯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而电视机、电脑和电风扇要预防电流热效应工作。
【答案】B
点点对接
焦耳定律实验探究
【例2】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
(1)这两个烧瓶中所盛煤油的质量应该
。
(2)小红问小明:“水比较容易获得,干嘛不
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与他的同学
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B.因为煤油有比较大的热值
C.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密度
D.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比热容
(3)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得较快,这表明: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解析】(1)因为液体温度上升不仅与热量有关,还与液体的质量、比热容有关,要通过温度反映热量的多少,必须控制质量和比热容相等。
(2)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不明显,因此选用比热容较小的煤油。
(3)B烧瓶中温度计示数升高得快,表明B烧瓶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再考虑到B烧瓶的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大,则有结论: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答案】(1)相等(2)D(3)大
【点拨】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的电流、电阻、通电时间都有关系,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间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这就是将烧瓶A、B中金属丝串联的目的。同样,探究导体产生热量与另外两个因素的关系时,也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利用。
5.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主要是因为
(
)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B.导线散热比电熨斗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熨斗的电流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熨斗电热丝的电阻
6.将两电炉丝R1、R2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如图
所示,若R1>R2,则先被点燃的火柴是(
)
A.电炉丝R1上的火柴
B.电炉丝R2上的火柴
C.两电炉丝上的火柴同时被点燃
D.无法确定
7.将阻值为40Ω的电阻丝接在电源两端,通电10min,电流产生的热量是1.5×103J;若将阻值为10Ω的电阻丝接入同一电源的两端,通电20min,电流产生的热量是
(
)
A.1.2×104J
B.3.75×102J
C.7.5×102J
D.6.0×103J
8.电炉丝断了,去掉1/5后,仍然接在原来的电源两端,则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原来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
A.5∶4
B.1∶5
C.5∶1
D.4∶5
9.电烙铁是根据
制成的,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正常工作时电阻为1210Ω,则它的额定功率是
W,通电10min产生的热量是
J。
10.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三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盛有等质量的煤油,
已知电阻丝R甲>R乙,R乙=R丙。
(1)为了探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应选择的电阻丝为
;
(2)为了探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应选择的电阻丝为
;
(3)在通电相同时间内,温度上升最慢
的是
瓶(填“甲”“乙”或“丙”)。
电流热效应
40
24000
甲和乙
乙和丙
乙
1.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
(1)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内容,公式:Q=I2Rt。
课堂小结
完成“课后练案”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