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上海市沪教版九年级总复习-声现象总结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上海市沪教版九年级总复习-声现象总结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14 10: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现象总结
要点提纲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6.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0.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
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
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要点诠释: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
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
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
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诠释: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考点四、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
2、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响度例题:
例1.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答案】A
【解析】老师发出的声音传得越远,声音的能量越分散,振幅越小,响度变小,因此远处的学生听不清楚。声音在向远处传递的过程中,其音调(频率)和音色不变,而响度(振幅)会变小。
例2.如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
).
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B
【解析】用不同的力敲打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声的响度不同,所以B选项正确。
例3.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提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和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答案】C
【解析】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动的幅度关外,还与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也与声音的发散程度有关,听诊器有利于把微弱的声音集中在一起,使医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便于诊断病情。
音调例题:
1.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答案】B
2.音乐课上,在老师领唱时若发音偏高,多数同学都唱不上去,这是因为同学们的(

A.音量小
B.声带振幅小
C.声带振动频率小
D.音色不佳
【答案】C
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答案】A
音色例题:
例1.
小明在观看学校管乐队排练时,听到钢琴和胡琴都发出C调的“1”,小明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胡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都有关,同样的音调不同的乐器发声就会不一样。
例2.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
【答案】C
【解析】西瓜的成熟情况不同,其内部的结构就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会不一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