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
数学
年
级
初三
班
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22课时等腰三角形
课
时
1
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内容及过程(含教学方法及手段)
二次(三次)备课
【知识梳理】(四号黑体)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1.性质: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⑶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三、等边三角形1.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判定:⑴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⑵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线段垂直平分线1.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判定: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小四号宋体)【典型例题】(四号黑体)题型1
等腰三角形的边与角【例1】⑴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A.
7
B.
9
C.
12
D.
9或12⑵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80
B.50
C.80或50
D.
40或130【解析】⑴题中并没有给出哪一条是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哪一条是底边长,所以要分类讨论.若腰长为2,底边长为5,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若腰长为5,底边长为2,此时三角形存在,周长为12.故选C.
⑵(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没有明确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情况讨论.若已知角是底角,则顶角为18050280;若已知角是顶角,则顶角为50.因此,顶角是80或50.故选C.
备考笔记
在解关于等腰三角形的边或角的题目时,一定要先看题中是否已知底边和腰或顶角和底角,没有具体给出时,要注意分类研究.题型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2】如图,ABAE,∠ABC∠AED,BCED,CFDF.⑴求证:AF⊥CD;⑵再连接BE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解析】⑴连接AC,AD.在△ABC和△AED中,∵ABAE,∠ABC∠AED,BCED,∴△ABC≌△AED(SSS).∴ACAD,∴△ACD是等腰三角形.又∵F是CD的中点,∴AF⊥CD.⑵∠ABE∠AEB,∠BAF∠EAF,AF⊥BE,BE∥CD等.备考笔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使图形中位置关系与线段或角的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化.题型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例3】如图2,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若CD=2,过点D作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EF的长.图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ACB=60°,∵DE∥AB,∴∠EDC=∠B=60°,∴△EDC是等边三角形,∴DE=DC=2,在Rt△DEC中,∵∠DEC=90°,DE=2,∴DF=2DE=4,∴EF===2.备考笔记等边三角形中隐含着三边相等和三个角都等于60°的条件,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条件进行角度或线段的计算.题型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例4】如图3,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C的周长为19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E的长为( )图3A.3cm
B.6cm
C.12cm
D.16cm【解析】∵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DC,AE=CE=AC,∵△ABC的周长为19cm,△ABD的周长为13cm,∴AB+BC+AC=19cm,AB+BD+AD=AB+BD+DC=AB+BC=13cm,【中考链接】(四号黑体)1.(2019娄底)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B.等边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n边形的内角和是D.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2016娄底)如图,将△ABC沿直线DE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AB=7,BC=6,则△BCD的周长为_____.【当堂练习】(四号黑体)1.如图,在矩形中,是上的一点,是等边三角形,交于点,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
B.
C.
D.2.如图,已知PA,PB是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线段OP交于点M.给出下列四种说法:①;②;③四边形有外接圆;④M是外接圆的圆心,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1
B.2
C.3
D.43.如图,、为⊙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交于点C,的延长线交⊙O于点D.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为等腰三角形
B.与相互垂直平分C.点A、B都在以为直径的圆上
D.为的边上的中线4.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A=36°,将△ABC中的∠A沿DE向下翻折,使点A落在点C处.若AE=,则BC的长是_____.5.如图,为的直径,C为上的一点,AD与过点C的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C平分.(1)求证:DC为的切线;(2)若,求的半径.【课堂小结】(四号黑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注:二备用黑笔,三备用红笔。
图1(共11张PPT)
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
中考链接
当堂练习
等腰三角形
【知识梳理】
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
1.性质: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
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⑶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
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三、等边三角形
1.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判定:⑴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线段垂直平分线
1.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知识梳理】
【例1】
⑴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
A.
7
B.
9
C.
12
D.
9或12
⑵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80°
B.50°
C.80°或50°
D.
40°或130°
题型1
等腰三角形的边与角
备考笔记
在解关于等腰三角形的边或角的题目时,一定要先看题中是否已知底边和腰或顶角和底角,没有具体给出时,要注意分类研究.
C
C
题型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2】如图,AB=AE,∠ABC∠AED,BC=ED,CF=DF.
⑴求证:AF⊥CD;
⑵再连接BE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
【解析】⑴连接AC,AD.在△ABC和△AED中,
∵ABAE,∠ABC∠AED,BCED,
∴△ABC≌△AED(SSS).∴ACAD,∴△ACD是等腰三角形.
又∵F是CD的中点,∴AF⊥CD.
⑵∠ABE∠AEB,∠BAF∠EAF,AF⊥BE,BE∥CD等.
图1
备考笔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使图形中位置关系与线段或角的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化.
【例3】如图2,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若CD=2,过点D作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EF的长.
题型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B=60°,
∵DE∥AB,
∴∠EDC=∠B=60°,
∴△EDC是等边三角形,
∴DE=DC=2,
在Rt△DEC中,∵∠DEC=90°,DE=2,
∴DF=2DE=4,
∴EF=
=
=2.
备考笔记等边三角形中隐含着三边相等和三个角都等于60°的条件,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条件进行角度或线段的计算.
题型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例4】如图3,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C的周长为19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E的长为( )
A.3cm
B.6cm
C.12cm
D.16cm
【解析】∵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D=DC,AE=CE=AC,
∵△ABC的周长为19cm,△ABD的周长为13cm,
∴AB+BC+AC=19cm,AB+BD+AD=AB+BD+DC=AB+BC=13cm,
【中考链接】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B.等边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n边形
的内角和是
D.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2016娄底)如图,将△ABC沿直线DE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AB=7,BC=6,则△BCD的周长为_____.
【当堂练习】
1.如图,在矩形中,E是CD上的一点,
是等边三角形,AC交BE于点F,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
B.
C.
D.
A.1
B.2
C.3
D.4
3.如图,PA、PB为⊙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PO交AB于点C,的延长线交⊙O于点D.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BPA为等腰三角形
B.AB与PD相互垂直平分
C.点A、B都在以PO为直径的圆上
D.PC为△BPA的边AB上的中线
4.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A=36°,将△ABC中的∠A沿DE向下翻折,使点A落在点C处.若AE=√3,则BC的长是_____.
5.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的一点,AD与过点C的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C平分∠DAB.
(1)求证:DC为⊙O的切线;
(2)若AD=3,DC=√3,求⊙O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