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科举制的诞生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他是谁?
在他之前是谁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孔颖达(574--648)唐经学家 ,隋大业(605--616)初,选为“明经”,唐代用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房玄龄(579年—648年),唐初名相,中国十大贤相之一。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进士及第
科举制的完善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是他们完善了科举制。
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他们参加的武举、殿试考试出现在何时?
他把什么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科举制的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颜真卿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寇准
汤显祖
徐光启
纪晓岚
蔡元培
科举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
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资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唐人赵嘏(gǔ)的诗,见《唐摭言》卷一引,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度。正因其难,一旦登第就名闻士林,被比作登龙门,意味着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了。所以当时张瑰兄弟八人,七人进士出身,一人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出身,兄弟集会时不要制举出身的坐在一起。足见进士科在各科之中,是最为人所看重的。以后各朝沿袭科举制,实际就是沿袭进士科。
资料二:
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科,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做官的途径,
资料剖析
这些资料反映了科举制促进了什么事业的发展?
使社会上什么风气盛行?
他们中谁考中了进士?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陈子昂
王维
张九龄
王昌龄
岑参
柳宗元
韩 愈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袁世凯
张之洞
说说科举制
实战演练
这是孟郊写的两首诗,各写的是什么内容?从中反映出科举制对读书人有什么影响?
《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
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
空将泪见花。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部小说讽刺的是什么制度?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请你为他们排序
再见
阜新市第十八中学
王丽荣七年级下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
“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步的科举制就是在这一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就重点讲述了科举制度的确立、健全和完善。科举制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材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推出了这一专题课,为后面课程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层层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并在此基础上设问: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新课 科举制的诞生 教师展示魏晋九品中正制示意图及简介,因为这部分内容不是重点,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展示隋炀帝人物图片,设问:1、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他是谁?2、在他之前是谁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学生在自学、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教师展示房玄龄、孔颖达人物图片及生平简介,让学生知道科举制是一项新的选官制度,是创新,它有利于选拔人才。 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在学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进而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运用材料能力,并由浅入深学会探究。 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科举制的完善 展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片,设问: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是他们完善科举制。展示唐太宗图片及文字资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和“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设问: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展示《武状元苏乞儿》剧照及状元曹鸿勋的殿试画面,设问:他们参加的武举、殿试考试出现在何时?展示唐玄宗图片及唐诗《出塞》图片,设问:他把什么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展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这三个历史人物学生非常熟悉,此设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他们完善了科举制,而不是光知道他们是谁。 采用大量的图片、资料,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完善的过程。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
科举制的影响 通过对大量图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展示颜真卿、苏东坡、蔡元培、林则徐、欧阳修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从他们都是进士出身这一史实,分析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通过剖析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促进了什么事业的发展,社会上什么风气盛行。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图片,设问:他们中谁考中了进士?再请学生思考“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展示众多唐朝著名诗人图片,印证刚才的分析。 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说说科举制 练习题(略)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分科取士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扩大科举规模2、武则天:设殿试、武举3、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