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地理
说明:本试卷分I卷、II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中。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
25小题,每题2分,计50分)。
右图中小圆表示纬线圈,大圆表示晨昏圈。P为两圆切点,此时出现极夜现象。PQ在经线圈上。读图回答1-3题。ww w.ks 5u.c om
1.这一天,Q点
A. 昼长夜短 B. 极昼
C. 昼短夜长 D. 极夜
2.若P地为8月某日,则太阳相对于Q地的方位及Q地的
时间分别是
A.正南 12时 B.正南 0时 C.正北 12时 D.正北 0时
3.若P地位于70°N,在Q地建天文观测站,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间是
A.1月前后 B.3月前后 C.7月前后 D.9月前后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a位于
A.亚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太平洋
D.大西洋
5.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6.图中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7-9题。
7.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8.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C.1509.关于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棉花 B.乙地:水稻、甘蔗
C.甲地:春小麦、甜菜 D.乙地:谷子、咖啡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 关于该地I阶段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11.影响该地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完成12—13题。
12. 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水泛滥 B. 滑坡、泥石流
C.工程建设 D. 生态建设
13.图中能正确体现人口移动特点的是
A.以中青年为主且多跨省迁移
B.多为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C.迁移距离较短且多为省内迁移
D.自发迁移为主并待工程建成后返回
下图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过程的模式图”(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 ②时期Ⅱ,
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小城镇,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③时期Ⅲ,沿城郊
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 ④时期Ⅳ,在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
护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在建设时期Ⅳ拟将交通干线a、b、c、d作为其规划的工业地域发展轴。从保护大气环境因素考虑,合理的发展轴线是
A.a、b B.a、c C.b、c D.c、d
新华网北京2011年11月1日电,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日5时58分成功发射,并与北京时间3日1时43分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近地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读材料完成16-17题。
16.神舟八号从发射到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共运行
A. 48小时54分 B.45小时54分
C.40小时45分 D.43小时45分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天体对接时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最快
B.两天体对接后绕地球公转速度可能变慢
C.距地球343公里高空的近地点空气密度较大
D.距地球343公里高空的近地点天气现象复杂
读图,分析P点的位置,回答18-19小题。
18.若P点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则P的位置正确的是
A.欧洲西部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西南沿海 D.南美洲西南沿海
19.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则该地的气候类型或气候特征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全年多雨 D.1月份为炎热的夏季
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读我国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20-21小题。
20.维持湖水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
中能反映该湖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
A. ①-7月 B. ②-7月
C. ①-1月 D. ②-1月
21.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
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
流域上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 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
A.西南→东北 B.西北→东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23. 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A.S1 B.S2 C.S3 D.S4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左图是“风向标示意图”,右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城市风速最大的时间出现在
A.4点前后 B.12点前后 C.18点前后 D.24点前后
25.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由东南移向西北 B.由东北移向西南
C.由西北移向东南 D.由西南移向东北
第II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50分)
26.(10分)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图:
材料2: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图:
(1)2011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2010年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有哪些国家?(2分)
(2)近几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什么居世界前列?今后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分)
27.(16分)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处的可能是什么岩石?请说明其岩石的形成原因。(6分)
(2)如在A、B两处采煤,要注意的事故依次可能有什么?(4分)
(3)说明甲地的地貌类型、判读依据及其形成原因。(6分)
28.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2010年5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材料三:长三角地区和西三角地区
(1)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省。(2分)
(2)列表比较“西三角地区” 与“长三角地区”的差异。(12分)
“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
资源条件
(3)“西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差异显著但经济发展互补性强,请简要分析它们间的相互合作给双方各自带来的益处。(6分)
①对“西三角”的益处:
②对“长三角”的益处:
(4) 连接成都经济圈、关中城市群的主要铁路干线是什么?该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有哪些?(4分)
命题、校对:曾士庆 赵欣 郑永胜 夏勇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C D A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B D B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D B A
1.根据图中信息得知,P所在纬线圈及其内出现极夜现象,又因大圆为晨昏圈且PQ
在同一经线圈,故Q出现极昼,故B正确。
2.若P地为8月某日,P所在纬线圈出现极夜,则P为南半球高纬某纬线与晨昏线相
切的点,所以P为12点且Q为0点,太阳在Q的正北,故D正确
3.若P地位于70°N, Q地位于70°S,其天文观测的最佳时间为极夜时期, C正确。
4.根据图中经线和自传方向得知,图为北半球,a为180°附近为太平洋,故C正确。
5.此图还为北半球,洋流流向为东西向,而西风漂流为南半球,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为南北向,故D正确
6.根据图中气压带分布的情况可得知:b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7.根据图中经纬度得知:甲图为中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乙图为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D正确。
8.根据等值线的判断规律,①应介于150-200之间,②应介于50-100之间,故B正确。
9. 根据图中经纬度得知:甲为我国东北地区,故C正确。
10.图中林地减少,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不一定减少;农村变为小城市,小城市变为中等城市;耕地面积增加,产值也应增加,故C正确。
11.耕地减少,花卉和绿化树地增加,而花卉、绿化树生产受市场影响的,故D正确。
12.图中箭头分布的区域应为南水北调中线分布区域,故C正确。13.C
14-15.在城市发展初期(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Ⅲ)时,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从保护大气环境因素考虑,工厂应该布置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有利于“和谐发展”的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和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故14B、15B正确。
16.D 17.B 两天体对接地点为近地轨道,公转最快,之后变慢,故B正确。
18.D 19.A
20.读文字材料和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得知,C正确。21.B
22.从西南向东北,流时越来越短,说明离断面越来越近,所以流向为由西南向东北,A正确。
23.单位时间内,流程长说明流速快;单位时间内,流程短说明流速慢。S4处单位时间内流程最短,说明流速最慢,地形最平坦。D
24. B 25. 画一幅北半球气旋图并结合图中风向变化得知,A正确。
26.(10分)
(1)美国、俄罗斯(2分)
(2)原因:经济发展快、矿物性能源占比重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比重小、能源利用率低等 (答出两点,即得满分4分)
措施: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等。(答出两点,即得满分4分)
27.(16分)
(1)大理岩(2分) C位于石灰岩层,附近有岩浆侵入活动,石灰岩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条件下变质成大理岩(说理清楚即得满分4分)
(2)瓦斯爆炸 透水事故(4分)
(3)甲地:山地(2分);因为气温中间低,四周高(2分);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2分) 。
28.(共24分)
(1)浙江 江苏(2分)
(2)(每空2分,计12分)
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
地理位置 位于中低纬 内陆 位于中低纬 沿海
地形地势 第二阶梯,山地、盆地、高原为主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为主
自然资源 矿产、能源丰富 矿产、能源缺乏
(3)(6分)
对西三角的益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获得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答出3点,合乎要求即得满分3分)
对长三角的益处:可以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答出3点,合乎要求即得满分3分)
(4)(4分)
宝成线(2分)
地域广、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答出2点,合乎要求即得满分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