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把握内容,从不同角度梳理情节。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
把握内容,从不同角度梳理情节。
学习难点: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和段落,字斟句酌。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特征。 备 注
一、教学导入 由典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介绍:《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结合“积累拓展五”理解课文大意注意字音、节奏、感情音量:一级 第二步:互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组长主持,确定朗读方式和发言顺序。音量二级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小组小循环方式展学 音量三级 主任务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播放课文的视频朗读,先听范读再自读。
第二学程主问题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他是如何劝说的?劝说的效果怎么样?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要求:思考并完成导学单第二学程部分0级音量第二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个体接力方式展学主问题2设计意图 任务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主问题2 预设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第三学程: 主问题(1)分析人物对话,体会孙权、吕蒙和鲁肃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学完了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示?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要求:思考并完成导学单第三学程部分音量0级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要求:组内交流,组长汇总。分配好任务,为展学做准备音量二级第二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要求:小组大循环方式展学。音量三级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本文以对话为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大意,并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主问题3预设答案(1)孙权:教导有方,有领导才能,能言善劝。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吕蒙:知错就改,很有自制力。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鲁肃:敬才,惜才,爱才。尊敬的长者。(2)略 (二)达标检测部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2.孰若孤( ) A.第二人称,你 B.比得上 C.这个 D.假如,如果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就 B.才 C.却,竟然 学生梳理情节时板书
教学总结 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四、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