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红楼春趣》教案(含反思课堂活动卡预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红楼春趣》教案(含反思课堂活动卡预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3 21: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引导学生随文自主识记。有些生字的字形,容易与其他字混淆,如“讳”和“违”、“晦”和“悔”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进行区分。不懂的字词,可以通过联系语境和资料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窗屉子、忌讳”等。
阅读理解
教师要通过一些有关《红楼梦》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影视资料,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认识,产生阅读兴趣。再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插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大观园内众人放风筝的热闹场景,进而交流对宝玉的印象。然后,通过“阅读链接”,让学生对放风筝这一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积累运用
本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放风筝的诗文。
2.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放风筝的诗文和《红楼梦》中的其他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问题导入,激趣揭题
活动1 教师设疑,引入课文
1.导入: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你知道它是哪本书吗?
2.指名回答。
3.揭题:《红楼梦》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可见一斑。《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其中的一个故事《红楼春趣》。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活动2 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学生简介《红楼梦》,教师相机补充。
课件出示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我国古代小说中的杰出的作品。它产生于清代,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讲的是众人正在作诗品诗时,忽见一个风筝落在外面,于是开始了有趣的放风筝活动。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1)读了题目,你能知道什么?
(2)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什么趣事?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楼春趣》,品读文学经典。
4.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阅读古典名著呢?(指生答。)
操作指导 通过猜一猜的形式引入《红楼梦》这部名著,来加深学生对其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的了解,在学生和教师的补充介绍中加深认知和感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课文,说说有哪些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再鼓励学生迁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自主默读,想想文中讲了什么“趣”事,大致把握课文内容。
板块二 检查预习,巩固字词
活动1 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师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故事。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完善。
课件出示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事。
3.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 
恰似 窗屉子 嫣红 忌讳 晦气 高墩 宝钗 敞地 晴雯 袭姑娘 豁喇喇
(1)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相机出示加点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小组内检查正音。
恰 屉 嫣 讳 晦 墩 钗 敞 雯 袭 喇
4.强调生僻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 
拨起籰子 豁喇喇 铰断 飘飘飖飖
(1)学生试读词语,在学生读不准时相机出示加点字的读音,相机指导学习多音字“喇”。
(2)同桌赛读词语。
活动2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1.理解词语。
窗屉子 忌讳 晦气 齐整 籰子
(1)学生朗读词语。
(2)学生试读词语后,引导学生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窗屉子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①指生读句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②出示窗屉子的图片。
忌讳 晦气
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
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①指生读句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②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指生分别用“忌讳”“晦气”说话。
齐整 籰子
好一个齐整风筝!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①指生读句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②出示籰子的图片,指导学生理解“籰子”的意思。
2.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本课的词语,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猜一猜词语的意思,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查找资料,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操作指导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情况,为学文扫清障碍。小结时明确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同时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三 品读感悟,体会人物
活动1 自主学文,集体交流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在印象最深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理由。
2.出示活动卡。指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句品鉴人物,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印象最深的人物
关键词句
印象深刻的理由
3.学生班内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活动2 结合语句,品析人物
1.师出示有关贾宝玉的句子,引导学生品析人物。
句1: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句2: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1)引导感悟:贾宝玉顽皮、好说话,一点儿也没有公子哥的架子。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2)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宝玉没有公子哥的架子?
(3)结合学生汇报出示:
句3: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1)这段话对宝玉进行了哪些描写?除了感受到他没有公子哥的架子,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结: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
2.小结学法:我们在品析人物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3.指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品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4.总结:这段话抓住风筝的形状和姿态写出宝玉等人放风筝的快乐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操作指导 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有关人物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品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初步学习品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板块四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是孩子们小时候最大的快乐。下面请大家读读林庚的《风筝》,然后和小组同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2.指导学生全班进行交流。
3.小结:我们从这些文章中感受到放风筝这种民俗活动在不同的时代带给人们的情趣。
4.阅读《红楼梦》中的其他故事。
操作指导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林庚的《风筝》并思考:文章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知道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放风筝的经历、看风筝的感受及旧时北平春天放风筝的盛况后,再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读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入手,请学生交流自己对《红楼梦》这部名著的了解,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这篇课文。字词的学习,以检查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对生僻词语的理解。
在自主阅读环节,学生能结合学生活动卡围绕“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然后我针对文本特点,重点指导学生品析宝玉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找岀描写宝玉的相关内容,再结合具体内容交流对他的印象。我鼓励学生说出对人物的印象以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比如,在拾到嫣红的风筝时,宝玉马上吩咐人拿下来给她送回去,可见他心肠很好;他的大鱼风筝自己还没放一回,就被丫头晴雯放走了。螃蟹风筝又给了三爷了,他也不气恼,可见他并没有贵族公子的架子。又如,看到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马上就高兴起来。可放了半天还是放不起来,被众人一笑,又恨得把风筝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这些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十分率直、纯真。在交流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了学生品析人物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懂得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可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的道理。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红楼春趣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在印象最深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理由。
印象深刻的人物
关键词句
印象深刻的理由
★活动建议
1.一边读课文一边用横线画出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及理由。
3.集体交流,结合学习感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红楼春趣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再把词语读一读。
A.qià  B.chāi  C.tì  D.dūn  E.chǎnɡ  F.wén
窗屉子( ) 晴雯( ) 恰似( ) 宝钗( ) 敞地( ) 高墩( )
2.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A.讳 B.伟      A.晦 B.悔      A.钗 B.杈
 忌(  )       后(  )       树(  )
 (  )大       (  )气       金(  )
3.给多音字标注恰当的读音。
豁喇喇(    )  喇叭(    )  哈喇子(    )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未了 齐整 小器 忌讳 晦气 巴不得 兴头 登时
内容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主要写了大观园里的人们一起放风筝这件事。(  )
(2)宝玉等人并没有亲自放风筝,而是看小丫头们放。(  )
(3)大家都有自己的风筝,唯独宝玉没有。(  )
2.大家把自己的风筝放走是为了(  )。
A.放晦气   B.看着有趣   C.再做新的风筝
资料搜集
1.搜集《红楼梦》的资料。
2.搜集《红楼梦》的其他片段,读一读。
阅读质疑
1.林黛玉为什么要把风筝放走?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