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跳 水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了解船长救孩子的思维过程,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能揣摩船长的内心想法,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了解船长救孩子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生字平翘舌音要读准,“龇、艘、肆、撕、舱”都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龇”读zī,不要读成cī。本课有些生字,可结合课文内容来识字,比如“放肆”的“肆”,根据猴子的行为表现,明白“肆”是“不顾一切,任意去做”的意思;再如“瞄准”的“瞄”,根据船长要射击时的动作,知道与眼睛有关。有的根据偏旁特点识记,如“艘、航、舱”的偏旁都是“舟”。针对会写字,写“钩”时注意右部是“勾”,不要写成“勺”;“舱”的右半部分是“仓”,不是“危”。
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指导学生了解船长的思维过程,并深入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积累运用
指导学生认真读文,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初识作者
1.导入:我国运动健儿在世界级跳水项目赛事中屡屡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都为之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跳水》可不是一场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你还知道什么?
4.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操作指导 可通过直观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疑问,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活动1 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自然段,再仔细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会认字,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读准“肆、龇”两个平舌音和“咧、唬”两个口字旁的字。
课件出示
sì wéi sī hu miáo zī liě
放肆 桅杆 撕扯 吓唬 瞄准 龇牙咧嘴
(2)齐读会写字。
①指导学生按构字特点识记“鸥”“肆”“钩”;利用偏旁特点识记“艘”“航”“舱”等字。
②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活动2 朗读词语,巩固识字
1.分组读词语:
课件出示 第一组:航行 风平浪静 取乐 放肆 桅杆 哭笑不得 眼巴巴 吓唬
第二组:船舱 海鸥 瞄准 心惊胆战
(1)指名认读第一组词语,提醒学生“肆”读sì,不读shì;“桅”读wéi,不读wěi。
(2)自由认读第二组词语,再指名认读,相互纠正字音,明确“瞄”读miáo,不读miāo。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2.引导学生做动作演示“撕、龇牙咧嘴、瞄、钩、扭”等,说说“龇牙咧嘴、哭笑不得”的意思。
(1)学生自由发挥做动作。
(2)互相正音、点评。
操作指导 基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本环节宜采用多种方法渐进识字,给学生留有自主的空间,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按字音、字形、词语,选择词语巧妙组合成段,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字词,也为简要复述做了铺垫。
板块三 理清思路,简要复述
活动1 借助问题,理清思路
1.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
(2)文中的孩子是如何爬上桅杆的?
课件出示 理清思路
①故事发生在哪里?都有谁?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故事就发生在这艘帆船上。有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
②文中的孩子是如何爬上桅杆的?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摘走了孩子的帽子戴在头上并爬上了桅杆;孩子去追猴子抢帽子,也一步步爬上了桅杆。
2.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试着读读船长的话,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学生利用语速、语调的变换,读出紧迫、危险的感觉。
3.引导学生理清角色的出场顺序,思考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活动2 整体感知,简要复述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习复述。
2.全班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 整体感知
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摘走了孩子的帽子戴在头上,爬上桅杆逗大家笑。孩子哭笑不得,爬上桅杆追猴子。猴子继续往上爬,并开始撕、咬帽子来戏耍孩子,孩子被激怒,在水手们的嘲笑声中失去理智,追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形势万分危急。最后船长出现,举枪让孩子跳入海中,结果孩子获救了。
操作指导 要借助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抓住要点,按要求进行简要复述,以便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板块四 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活动1 自主识字,组内交流
1.观察课后写字表,标注书写难点。
2.集体交流,分享解决方法。
活动2 教师指导,打好基础
1.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肆、艘、唬、逗、扭”的书写动漫,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和笔顺。
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对照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操作指导 要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注意读出船长镇定、果断的语气。
操作指导 要借助作业巩固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为下节课品读人物语言、详细复述做好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了解船长救孩子的思维过程,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简要复述,了解过程
1.借助角色出场顺序,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导入: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
操作指导 上课伊始,可通过简要复述,帮助学生回顾故事内容。然后从文中提炼出交流的话题,为实现有效阅读节省时间。
板块二 抓住要点,读懂故事
活动1 抓关键词,归纳感悟
1.探究学习:默读课文,依据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两方面的重点词句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
水手们
猴子
孩子
拿猴子取乐哈哈大笑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
笑得很开心
又大笑起来
摘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哭笑不得 吓唬猴子
大喊大叫
笑得更欢了
坐在横木上,咬、撕帽子
脸红了,爬桅杆追猴子
——
又往上爬
生气 追、喊
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挂帽子 做怪样
气极了 走横木
2.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交流,体会孩子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孩子是如何一步一步爬上桅杆的。
活动2 细品语句,感悟文本
1.引导学生思考:水手们的“笑”,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关系吗?
课件出示 找出描写水手们“笑”的语句,想一想他们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联系。
哈哈大笑 又大笑起来 笑得更欢了
猴子越来越放肆的举动,是因水手们的“笑”助长的。水手们多次的“笑”,刺激着孩子、挑战着孩子的自尊心,最终使孩子情绪失控,不顾后果地走入险境。可以说,水手们的“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 船长拿着枪出来,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命令儿子向海里跳,不跳他就开枪了,逼着儿子跳入海里。
3.探究船长在紧要关头的思维过程。
课件出示 船长头脑快速思考:孩子站得这么高,如果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只有让孩子跳进水里才会有一线生机。还是用枪逼他跳水吧,否则孩子胆怯犹豫,拖延时间就更有可能掉在甲板上。退一万步讲,跳入海里虽也有危险,但海水有缓冲作用,尚有生的希望。况且此时海面风平浪静,还有二十来个水手可以对孩子实施营救。
4.“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前后矛盾吗?
课件出示 不矛盾。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增加一秒就有一秒的不确定,就有一秒的危险,所以会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操作指导 从合作探究到自我探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为理解课文和弄懂船长的思维过程打基础。
板块三 总结重点,升华情感
活动1 默读课文,总结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2.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关注人物,从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词句中体会当时的情景。
3.四人为一组,合作练习复述,教师巡视指导。
4.优化组合四人小组在班内合作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操作指导 由读到述再评,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表达的过程,教师要采用同伴合作方式,保证全员参与,既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复述积极性。
活动2 交流感受,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此时此刻,你想对孩子说些什么?要求学生说出理由。
3.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详细复述的基础上,理解在孩子从爬上桅杆到跳到水里这个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面对突发情况。
4.小结:要正确认识到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坏的结果,所以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考虑后果。
操作指导 本环节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全面思考、衡量,作出判断,进行交流,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争取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板块四 拓展延伸,创意复述
1.必做: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选做: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课后讲给同学们听。
操作指导 要利用摘抄好词好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再依托文本,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最后模仿文本,独立运用语言,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复述,提升复述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复述是建立在感知、理解、体会的基础上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掌握和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言语智能的主要渠道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跳水》这篇文章,重在激发阅读兴趣,掌握复述方法,升华情感。先通过角色的出场顺序,简要复述故事的内容,以此激发对故事的阅读兴趣。集中识字、扫清阅读障碍后,再聚焦人物对话,按时间顺序抓住故事情节。(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发生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中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感受,为详细复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句尝试合作复述。最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的讲述方法,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学生从简单复述到具体复述,再选择创造性复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掌握了复述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跳 水
用 时
4~5分钟
默读课文,依据故事的进展,抓住语言、提示语两方面的重点词句进行交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活动内容
关键词句
性格特点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活动建议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
2.反复品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小组内交流,完善活动卡。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跳 水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写出加点生字的读音。
放肆( ) 桅杆( ) 撕咬( ) 吓唬( )
扭身( ) 龇牙( ) 咧嘴( ) 船舱( )
2.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尽量把字写得正确、工整。
3.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打“√”。
(肆 肄)意 铁(勾 钩) 海(殴 鸥)
4.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放肆 哭笑不得 眼巴巴 吓唬 龇牙咧嘴 心惊胆战
(1)猴子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所以十分( )。
(2)眼前恐怖的情景让船上的人们全都( )。
内容感知
在一艘环游世界的________上,水手们拿一只________取乐。______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__________,并挂到________上。孩子____________,陷入危险的境地。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孩子得救了。
资料搜集
1.搜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2.搜集帆船的资料。
阅读质疑
1.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而不用其他办法?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