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法(横式计算)
教学内容: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P28、29
教学目标:
1.借助板条块、算线等学具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体验算法多样化。
2.掌握三位数加法横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横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情境呈现
小朋友们,上海大剧院正在举办“春之声”音乐会演出,看台上来了一些观众,你们看,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A看台:38人,B看台:56人。)
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怎么列?(38+56=)
2.复习旧知
(1)数的组成: 38和56分别是怎么组成的?
(2)交流预设:
方法一:30+50=80
8+6=14
80+14=94
小结:我们也可以把计算过程用条块来表示,把38分成30和8,把56分
成50和6,先十加十,再个加个,最后把两个数的和加起来。
方法二:38+50=88
88+6=94
小结:也可以用条块来表示,这时候分拆了一个加数,把56分成50和6,先
加十,再加个.
3.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横式计算时,根据数的组成来拆数,我们可以分拆两个加数 ,十加十 ,个加个,再把两个数的和加起来,也可以分拆一个加数,先加十,再加个。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再现
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来得观众越来越多,现在A看台有356人,B看台有247人,那么现在看台上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怎么列?(板书:356+247=)
2.揭示课题
揭题:小朋友们,这是三位数加三位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板贴)。
3.独立尝试
这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板条块来表示。(356、247)
那么它们的和究竟是多少?(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1)借助板条块理解方法1算理
① 百加百 十加十 个加个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借助板条块演示算法)
原来他是将356分成了300,50和6,将247分成200,40和7,先算百加百,再算十加十,最后算个加个,最后将这三个数的和加起来。
转问:谁的方法和他一样,也来说一说?(板书:算式)
小结:百位上的数相加就是百加百,十位上的数相加就是十加十,个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个加个。
② 个加个 十加十 百加百
提问:谁还有差不多的方法?
小结:我们也可以先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最后把三个数的和加起来。
③ 比较异同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虽然他们的计算顺序变了,但都根据数的组成分拆了两个加数,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借助板条块理解方法2算理
① 先加百 再加十 最后加个
356+247=603
356+200=556
556+40=596
596+7=603
(借助板条块演示算法)
提问:算式中的200,40,7是怎么来的?
谁也看懂了用递等式是怎么算的?
算线上是从几开始的,怎么跳的?
小结: 先跳200也就是递等式中的先加百,再跳40也就是再加十,最后跳7也就是最后加个,算线和递等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
②先加个 再加十 最后加百
提问:从356开始,你还能想到其他的跳法吗?(学生尝试)
提问:在写递等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的?
(3)比较: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
(4)总结:在计算三位数加法时与两位数加法相同,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拆数,可以分拆两个数,用小算式先算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或者先算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最后再把三个和相加;也可以分拆一个数,用递等式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或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三、巩固练习
1.先在算线上跳一跳,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279+342 (递等式)
=
=
=
=
2.用两种方法计算。
356+255= (小算式) 356+255 (递等式)
=
=
=
=
3.应用题。(机动)
这是小明家3月缴费账单,水费153元,电话费106元,电费198元。
(1)妈妈交水费和电话费一共要准备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