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3 11: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及课文蕴含的意义。2.了解本文语言特色,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本课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2)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以第二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去找寻答案。2.学习第一个事例。
(1)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波义耳化学家发现了什么?
(2)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波义耳又进行了许多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3)再读第三自然段,交流波义耳的研究结果。
(4)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人物发现现象不断发问波义耳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了得出结论为什么花瓣遇盐酸变红?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3.学习第二个事例。
(1)总结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2)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
(3)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4)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4.学习第三个事例。
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5.学习一、二自然段。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课初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续)
6.学习六、七自然段。(1)自读六、七自然段。(2)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小结
  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作业: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