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学期学科素养测试
历 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之际,职官就任,必先册命。商代册命巫鬼色彩明显;周代册命多强调敬天保民、褒德赏功。这种变化反映出,周代
A.宗法制成为册命的依据 B.周王取代巫鬼成为信仰主体
C.周王借助奖赏控制大臣 D.国家治理具有浓重人文理念
2.秦汉以后“官”掌握行政权力,“爵”用来确定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历代帝王往往采取“官以任能,爵以酬功”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提高官府行政效率
C.维护君主统治权威 D.削弱贵族政治势力
3.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4.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广东、台湾一带称之为妈祖)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
A.商品经济提升女性地位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
C.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闽粤社会影响力大
5. 表1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表1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
C.清代北方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D.北方集市密度超过南方
6.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D.“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7.《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西学东渐推动礼仪文明化 B.地方官员努力脱离中央控制
C.民主平等思想已深入人心 D.儒家传统己不适应时代发展
8.1936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说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B.苏联模式启发了中国的建设
C.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 D.国民党为独裁寻找理论依据
9.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
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九一八事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10.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
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其中195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11.雅典民众法庭陪审员选出后需进行集体宣誓:“我将根据法律法令进行投票,如果无法可依,我将根据良知不偏不倚地投票。我将公正地听取控辩双方的辩论……如违背誓言将遭报应”。这一活动
A.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 B.强化陪审员的责任意识
C.提高雅典官员的素质 D.增强城邦内部的凝聚力
12.15世纪,西欧早期思想家主张,要到科学中去寻找真理,到大自然中去“阅读自然之书”,依靠理性光芒照亮的真理去怀疑权威。这些主张旨在
A.高扬理性主义旗帜 B.克服宗教改革引发的思想混乱
C.推动近代科学发展 D.鼓励人们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13.钱乘旦指出:“如果说在光荣革命之初,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尚不明确,国王与议会有可能各行其是,那么到18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了,立法权已高出行政权,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下。”据此可知,英国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权利法案》 B.建立责任内阁制
C.加强议会权力 D.推行议会改革
14.19世纪初,英美最先宣布禁止黑奴贸易,丹麦、瑞典、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也相继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19世纪中期,英美将已被掠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从欧美遣送回非洲。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殖民体系趋向瓦解
C.国际分工日益明确 D.黑奴权利意识觉醒
1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下了其死敌一命,战时如此,平时亦然。”其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苏联的存在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部分的恢复了资本主义
C.欧美政府干预经济消除了私人生产盲目性
D.苏联经济模式启发了欧美生产关系的调整
16.以下是美国两位总统的演讲,其折射出
布什(1989~1993年在位)说:“美国将运用自己的道德和物质资源,以促进民主与和平,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有责任也有机会进行领导,因为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担当这一职责。” 克林顿(1993~2001年在位)说:“这是一个我希望将来能得到确认的重要原则。如果说国际社会有力量阻止种族灭绝和民族清洗,我们应当加以阻止,无辜的平民不应当由于他们所属的宗教或民族或种族而成为屠杀的对象。”
A.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 B.地区冲突愈演愈烈
C.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 D.全球化进程遭破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第20—22题为选考题。
(一)必考题:共40分。
17.(12分)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
我们的祖国,山川壮美。很多山脉、河流、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军事价值,同时也屡屡进入文学艺术中,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如,提到阴山,我们会想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会想到“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提到江南,我们会想到“杏花春雨”;一曲《黄河大合唱》更是激发热血的中华儿女投入到全民族抗战之中。
请结合一个你所熟悉的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地理概念,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为特定文化符号的原因。(要求:地理概念可以是山脉、河流,也可以是地区等,可以选择材料提供的地理概念。请先说明该地理概念的文化象征意义,再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8.(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提取图画信息,概述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现象。(要求:作答完备,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9.(14分)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二
(1920年代) 由于普遍推广了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在这种繁荣下也潜伏着危机。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凡是为了满足你个人和你家庭的切实需要所必须做的,不论什么,都应当尽力去做……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要……多买一些东西。
——凯恩斯《预言与劝说》(1931年初版于英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关。简要说明它们与经济危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否形成悖论,简要说明理由。(9分)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清政府农工商部厘订筹备事宜清单(农业类)分年列表
调查类 筹议类 兴办类 编制类
1901年 调查中外棉业 筹议各省设立农务总分会 开办京师农事试验场 颁布农会章程
1902年 筹议开垦事宜,筹议林业事宜 各省农务总会以次举办,设立蚕业讲习所、
茶务讲习所 编辑棉业图说,厘订奖励棉业章程
1903年 调查内地丝业情形,调查内地茶业情形 通饬各省筹设农林学堂、农事试验场 各省农务分会以次举办,推广蚕业讲习所 颁布棉业图说、颁
布奖励棉业章程
1906年 通饬各劝业道编辑畜牧统计、渔业统计,列表报部 筹议整理渔业,筹设兽医学堂,筹办森林警察 通饬农会改良农具,开拓农业,增殖农产,
实行开垦办法 厘订振兴丝业、荼
业办法
1909年 通饬报告历年筹办森林情形列表统计,调查改良棉业、丝业、茶业后逐年进行列表统计
编订全国农产品图志,编订全国水
利、森林、畜牧、
渔业图志
——摘编自苑朋欣《清末农业新政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发展农业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农业新政的意义。(6分)
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二战后,东北亚格局呈现出新的态势:美日韩三方渐行渐近、苏中朝三国结盟。随着美日媾和决策的形成与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东北亚局势日渐紧张。朝鲜战争首先在半岛南北之间展开,随着美、中等国参战,战争也由国内民族解放战争转变为具有国际意义的战争。中美双方派往朝鲜战场的兵力高达300多万,苏联为中朝军队提供了所需的绝大部分军事装备,日本为美军充当前进基地和后方补给场所。从1950至1953年,美国共向韩国提供5.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1951年,《美日安全条约》正式签订,美日同盟形成。战争期间,中苏同盟关系进一步巩固。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东北亚格局表现出更加强烈而愈益泾渭分明的发展态势。
——摘编自夏季亭、齐廉允《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6分)
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王焘(约670—755年),宰相王珪的重孙,青少年时期多病,常与当时名医交往,逐渐对医学产生兴趣。后任职弘文馆,管理国家图书达二十余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在认真攻读医药书籍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以前中医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陷,还发现大量医药书籍不注明出处而很难确知时代与作者。他立志要改变上述缺陷,为此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资料,终于在752年编撰成书《外台秘要》。该书每门皆以《内经》或张仲景学说之理论贯其首,并分卷别类收载各种病症治疗医方六千余首;凡《外台秘要》引用者,皆一一注明出处。这是我国医学文献强调详注引文出处之始。由于王氏治学严谨,《外台秘要》成为现代医学家研究唐代以前医学和据以辑佚、校勘古代医籍的重要参考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析王焘能够编撰成《外台秘要》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台秘要》的意义。(6分)
历史参考答案
1—10:DCABA CABAB 11—16:BDBCD C
17.示例一:
江南在传统文化中是温和秀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等意象。(2分)江南地区气温较高、雨量充沛,适合人类生产生活。伴随着人口南迁以及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在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作下,江南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在南宋时完全确立。(4分)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大量江南文人的涌现以及歌咏江南的大量文学作品塑造了江南“杏花春雨”文化意象。(4分)(逻辑通畅,2分)
示例二:
黄河:母亲河。(2分)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为农耕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关中平原、华北平原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勤劳的先民创造了发达的农耕经济。(4分) 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先民创造了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形成了重血缘、伦理的文化,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4分)(逻辑通畅,2分)
18.示例一:
信息:很多人围在阅报栏前。(2分)
现象:画报在晚清成为喜闻乐见的媒介。(2分)
评析:晚清,社会发展培育了人们的新闻意识;西学东渐,报刊事业在中国出现并得到发展。晚清画报结合了近代报刊的“新闻性”,具有浓厚的时事色彩;以图像叙事为主,直观、生动,读者群体迅速发展。(发展背景:4分)画报传播新闻、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开启民智。(作用:4分)(逻辑通畅,2分)
示例二:
信息:《北京画报》贴在寺庙门口,并说自己的内容感人。(2分)
现象:晚清,画报业已较成熟。(2分)
评析:晚清,西学东渐,报刊业发展,竞争激烈,报刊以各种方式宣传自己,客观上推动了报刊业的成熟。(4分) 各报刊要赢得市场,须提供能吸引人的内容。当时民族危机严重,救亡意识增强,报刊也把相关内容作为报道热点,这客观上又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意识。报刊业推动了晚清社会的发展。(4分)(逻辑通畅,2分)
19.(1)原因:世界市场(扩大)初步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英国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资本主义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商业宣传。(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5分)
(2)关系:材料二是出现危机的原因;材料三是克服危机的办法。(4分)
不形成悖论。(1分)
理由:材料二反映了过度消费会为经济发展埋下危机,材料三则是提倡用合理(必要)
的消费来促进经济正常发展。(4分)
20.(12分)【参考答案】
(1)措施:成立各级各类农业管理机构和农会;重视农情调查和数据统计;兴办各类农业推广机构和新式农业学堂;改良农业发展技术;奖励发展农业。(任答三点得6分)
(2)意义:使农业管理专业化、职能化;推动了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传播;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促进了社会转型;促进了同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近代化;为后代农业政策提供了借鉴。(任答三点得6分)
21.(12分)【参考答案】
(1)背景:二战结束,日本投降;朝鲜半岛分裂,内部矛盾加剧;朝鲜半岛民族主义高涨;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与发展;美日韩和苏中朝两大集团的形成;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影响。(任答三点得6分)
(2)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对立;提高了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地位;强化了各集团内部的同盟关系;使两大集团的对峙固化,加剧了核军备竞赛;造成东北亚地区长期军事对抗、政治更加动荡。(任答三点得6分)
22.(12分)【参考答案】
(1)原因:唐政府对医学的重视;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出身名门,具有才识;对医学有浓厚兴趣和坚定的意志;刻苦认真,治学严谨;当时的中医药学存在重大缺陷。(任答三个角度得6分,只答个人优秀品质最多得3分)
(2)意义: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整理了前代医学文献,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任答三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