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邓稼先[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1 12: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邓稼先
杨振宁
教学设想
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教师应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
文章的作者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位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知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作者站在友人的立场上,通过特殊的视角,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教师应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文章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刻画。人物,既增强了作品的人文底蕴,又突出了人物的人格魅力,深得以史绘人、以人勾史的人物传记之奥妙,是传记文学优秀艺术特色的传承。教师不妨与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联系,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A、B两个层级的学生都要注重整体认知,完成德育.目标。
方案A(适合一般水平学生)
一、提问导入
问:中华民族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不再被人任意欺凌当然是因为我们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家昌盛。这种局面的形成,确实少不了经济实力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
答(教师):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邓小平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们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切,才赢得了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我们在享受安宁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与生命的人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学生课堂阅读,教师板书课题及以下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鲜,意为不大被人知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截然不同:界线分明,完全不一样。
马革裹尸:语出《后汉书 马援传》。马革,马皮。词义为用战马的皮把尸体裹起来。形容忠勇杀敌,战死疆场。《马援传》中有马援语:“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三、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教材第112页第一题确立的内容
四、学生朗读第三部分,教师评点
方案B(适合较高水平学生)
一、复习导入(教师)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与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位伟大科学家的作品。
(学生课堂自读)
二、教师设问导读
1。从教材第114页注解我们能体会些什么
—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故事—: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制造出原子弹 ”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2.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
3。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作出了高度评价——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些评价下面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题设计旨在探究话外之意、文外之情,是延展性思维训练。)
4.第四部分结束一句的讨论、探究。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故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 ”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结合故事二:除了句中所写的自豪与骄傲,是否有敬佩、悲哀、伤痛等情感呢
5.阅读、分析教材中两处引文,讨论其用意。
6.总括邓稼先生平,结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