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回延安》同步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回延安》同步练习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4 10: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白羊肚(
)手巾红腰带
东山的糜(
)子西山的谷
脑畔(
)上还响着脚步声
2.默写。
(1)千声万声呼唤你,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3)_______________,革命万里起高潮!
(4)_______________,再回延安看母亲!
3.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3)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4.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再次踏上延安土地,一切显得那么亲切,表现延安对诗人的热烈欢迎)
B.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排比;赞颂延安的变化之大)
C.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对比;表现延安的变化之大)
D.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表现亲人相见,有说不完的话)
二、课内阅读
5.“信天游”中常常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说说下列诗句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为什么会对延安有着这样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诗歌内容,联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结果彻底粉碎了敌人困死我们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就这样凭劳动的双手,自力更生。纺线,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不只使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使大家认识到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自觉地“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在劳动的过程里,很少有人为了个人的什么斤斤计较,倒是为集体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选自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
延安组诗(节选)
陈国良
之二·延安的雨
延安/把春情留下一半/借了夏天的热度/在秋天发酵/秋雨如绵/临窗于午夜/听到世界都在生长/历史的天空/在宝塔留下一个豁口/淅沥秋雨/落在凤凰山/落在杨家岭/落在南泥湾/流进延河,流进黄河,流进大海/延安的秋雨/曾经落在百花山/怒放了万亩红艳艳/落在瓦窑堡/织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落在凤凰山/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了全党、全军的思想/落在陕公,落在抗大,落在华联/培育出无数革命的火种/撒向敌后,撒向战区,撒向抗日前线/蓬勃出排山倒海的力量/落在黄河第一湾/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方向/今天/延安的秋雨/绵柔似醇,细如发丝/一丝雨湿不了一丝发/却滋润了一颗颗心/延安的秋雨比春雨金贵/这块土地乃至中华大地/需要的不仅仅是花草树木/更需要生长的力量/是延安精神的力量/英雄的炎黄子孙/再展红旗,漫卷西风/开启新的征程
之三·洛川的路
1937年8月/通往洛川冯家村的路/并没有随着风起云涌/而省略它的曲折和崎岖/顶着硕大的黑暗/一行人掌着微亮的心灯/摸索前行/要为一条东方巨龙/挣脱夜的囚笼/十大纲领/清晰了内外大势/浓缩了十年征程/从此,方向与方法/把这条路引向正道和光明/这群龙的传人/保持着前世的火性/也有着今生的血性/今天/扛着责任/在大道上前进,前进
之七?枣园回望
清晨/风从枣林穿过/穿过记忆的闸门/吹落战火熏染过的灰尘/晨曦深情地从宝塔划过/我终止对山川的远眺/转身回望/把目光投向枣园枝叶间蕴藏的时光/回望窑洞前的小纺车/掀起了大生产/打碎了封锁线/回望警卫队操场/生死价值的论断/闪耀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芒/回望书记处礼堂/振臂一挥/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坚毅打响/回望窑洞不眠夜/透出窗棂的灯光/把中国的未来和前途照亮/我把回望装订成一本书/再三捧读/写近百年的屈辱入诗/一边回望一边泪殇/绘千万里的江山入画/一边回望一边激昂/把尊严和自强写上/让历史变成力量/用血性和铁肩担当/让迷茫重树信仰/信天游的歌声不绝/安塞的腰鼓声齐响/复兴就在前方/回望枣园/岁月让我们畅想/从这里走出/一个富强的国度/再一次屹立在东方
(选自2019年5月24日《山西日报》)
9.说说你对“延安的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洛川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下列诗句所表达的含义。
(1)要为一条东方巨龙/挣脱夜的囚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身回望/把目光投向枣园枝叶间蕴藏的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为什么要写“信天游的歌声”和“安塞的腰鼓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有哪些相同点?表现形式有哪些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回延安》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ǔ
méi
pàn
2.(1)——母亲延安就在这里(2)头顶着蓝天大明镜(3)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4)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3.(1)“抓”“贴”表现了诗人重回延安的幸福心情,对延安这片土地和养育自己的人民的感激之情。(2)“搂”表现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之深,与延安紧紧相连不可分开。(3)“喘”表达了老爷爷听到诗人到来的消息后急忙赶来的情态,表现了延安人民对诗人的热烈欢迎。
4.C(比喻,把延安比作母亲)
二、课内阅读
5.(1)先说树梢、树枝、树根之间的亲密关系,引出诗人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的亲密关系,这样表达形象而通俗易懂。
(2)先说羊羔吃奶时眼望着妈,引出诗人是延安人民养育长大成人,表现与延安人民之间的母子之情。
6.全诗的线索是“重逢一回忆一赞美一展望”;围绕这条线索写了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描写亲人欢聚的热闹场面,描写延安新面貌,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并展望美好的未来。
7.因为延安哺育诗人长大成人,走上革命的道路,如“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母亲打发我过黄河”等,由此看出诗人与延安的亲密关系与深厚感情。
8.延安精神就是对革命有着坚定的信仰,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感受到幸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三、课外拓展
9.延安的雨,就是延安的革命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军的思想,培育出革命的种子撒向四面八方,从而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0.从黑暗中走向光明走向胜利的道路。
11.(1)要让祖国走出黑暗获得新生而腾飞起来。(2)“枣园”是当年毛主席住过的地方,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2.“信天游”“安塞腰鼓”都具有陕北文化特色,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用在这里代表延安。
13.相同点:都回顾了延安的光荣历史。不同点:课文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朗朗上口。这首诗是现代诗,形式上比较自由,而且没有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