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3 15:1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

鲍照
知人论世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秦西南)人。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
鲍照出身寒微,“身地孤贱”,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他的诗文与谢灵运一样很有影响,居然史书无传。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境况。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代表。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旧题),本为汉代歌谣,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
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行路难”简介:
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
“命”
“愁”
2、哪几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3、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愁”是为何?
4、开头两句用比喻(兴)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5、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6、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后人对鲍照的评价很高,你认可这些评价吗?
前人评鲍照: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俊逸:豪放飘逸】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抨击??
悲愤??????
无奈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背景简介: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这里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的心灵。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鲍照的艺术成就
1、创造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
2、模仿学习汉乐府和南朝民歌,形成凌厉的气势和豪放的魅力。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本诗小结: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味?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悲愤
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
李白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