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学校
班级
一年级
备课人
参备人
审核人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课时—总课时
学习目标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区别这些图形。
重难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前预习
仔细观察第2页的图。?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
具体内容
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老朋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朋友呀也和我们一样很喜欢画画,猜一猜他们都画了些什么呢?引出课题。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一、自主学习画一画你知道这些图形留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吗?试着画出来吧!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名称。
(
)
(
)
(
)
(
)
(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试着说出下面图形的特征。w
W
w
.x
K
b
1.c
o
M
(?http:?/??/?www.xkb1.com?/??)
特征:(
)条边,每条边都(
)。
特征:(
)条边,相对着的两条边(
)。
特征:
特征:
特征: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
展示学生用不同的物体画出的平面图形。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把物体的一个面拓在纸上的。小组合作并讨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圆都有什么特点?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
1、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要让学生多说,老师适当地补充。2、要让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重点圆和球。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数一数。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立体图形有什么区别?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长方形
正方体——正方形
圆柱体——圆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课后反思:第2课时
拼一拼
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拼一拼(P3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承前启后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拼一拼→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五种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2.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
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难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化解措施
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形纸、风车、平面图形若干。学生:长方形纸、剪刀、不同颜色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出示一个风车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做风车用到什么样图形的纸?
3.回忆一下,上节课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了哪些图形?
4.在这些图形中,哪个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5.为什么?
1.预设:风车。
2.预设:要用正方形的纸。3.预设:长方形、三角形、圆……
4.预设:长方形。
5.预设1: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预设2: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1.折一折。
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可以得到什么图形?
三角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做风车。
(1)你能不能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提醒:做风车时注意安全使用剪刀。)
(2)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2.拼图形。(1)师: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小朋友们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就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图形,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两个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吗?同学们快去试一试吧!(2)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并适时评价。
3.(1)小组合作,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最漂亮!(2)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并适时评价。
1.(1)四人一组,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学生汇报: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将这个正方形分别沿对角线对折,再沿着两条折痕将正方形的4个对角剪开2/3左右,将剪开的角交错向中心折,超出中心点1厘米,4个角折好之后,用胶水黏好,就做成了风车。当风车转起来还能形成一个圆呢。
2.(1)学生自由拼组,看一看哪些小朋友拼出的图形最多!
(2)哪个小朋友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作品呢?预设1:我用2张长方形纸拼成了一个新的长方形;我拼成了正方形(这种情况不多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只有当长方形纸的长是宽的2倍时,才可以拼出来。)
预设2:我用2个这样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预设3:我用2个这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预设4:我用2个这样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3.(1)小组合作,看一看哪些小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2)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向台下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新的什么图形,怎么拼的。预设1:我用了六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六边形。预设2:我用了四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预设3:我用五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出了一条小鱼。
2.找一找,拼成的图形中没有用到哪种图形?请圈出来。
(1)
(2)
3.猜一猜。用
做一个
,“4”的对面是“(1
)”。
4.拼一拼。
(1)用四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
(答案不唯一)可以把它们摆成一排,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也可以摆成两排,拼出一个大正方形;或摆成两排,其中一行三个,另一行一个……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拼一拼。完成教材第3页上面的“做一做”。
2.剪一剪、贴一贴、涂一涂。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教师可示范教材上两种对折的方式,再让学生对折并剪开。并让学生比一比所剪出的两个图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在第(1)题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第(2)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1.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完成后同桌交流。2.(1)学生模仿老师,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或三角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例如,所得的两个图形是不是一样大,正方形边的特征等,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是可以的。)学生在第(1)题的对折并剪开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贴一贴,再涂上颜色。
(2)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呢?(答案不唯一)可以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出一个大正方形或大三角形……
(3)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组成三角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合,图形个数不限。看看哪个小朋友画出的最多。(自己完成)(4)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涂色。(自己完成)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2.拓展:制作一副七巧板,并用七巧板设计美丽的图案。
5..做一做。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七巧板,并用七巧板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设计
拼一拼
用2个同样的图形
用多个同样的图形
培优作业
1..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有无数种剪法。因为过长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纸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比如:
2.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画出你喜欢的图案,并涂上颜色。(仿照下面的例子,自己完成。)
名师点睛
一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多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体现学生“在玩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自主拼图”设计微课。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P4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承前启后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拼一拼→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化解措施
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七巧板。
学生:课前制作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下图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出示整套七巧板)
2.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师:你们想动手拼一拼吗?拿出你们课前和父母一起制作的七巧板,咱们一起来拼一拼吧。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七巧板)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呢?预设1:因为它有七块。预设2:因为它有七种颜色。
预设3:因为它是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颜色不同的七块。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全班学生拿出课前和父母一起制作的七巧板,看看都有哪些图形?
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它们竟然组成了神奇的七巧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课件出示例3
1.明确题目要求:
(1)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看看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儿知道的?
(2)这里有几个词语特别重要,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一套”“拼”“三角形”“多”)
(3)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2.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3.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1)你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4.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5.梳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请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解决“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做的?我们先做什么,又做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1.(1)生自己读题,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回答“一套”;“拼”;“三角形”;“多”等,教师随机板书。
(3)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进一步明确题意。
2.先跟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怎么拼,再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拼完后展示评价。
3.(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
用3块图形拼摆。
(2)同桌讨论: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全班交流。
4.拼完后全班交流,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拼出的三角形最多,让办法最多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其余学生补充说明、进行评价。5.和老师一起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回顾总结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全班交流。(1)知道了什么?①拼三角形②看谁拼得多③用一套七巧板拼怎样拼呢?①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新的三角形;②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新的三角形。
③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新的三角形。
④用三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新的三角形。
……(3)谁拼得多?
2.拼一拼。
(1)你能用一套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正方形吗?动手拼一拼。
(2)
用4个和4个拼一拼。
3.想一想。
至少需要几个同样的三角形才能拼出这些图形?(2个)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页上面的“做一做”。
教师: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课本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2.用七巧板设计美丽的图案。
1.小朋友们能用一套七巧板拼长方形吗?看谁拼得最多!
2.自己按要求独立完成,完成后进行交流。
4.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一共有(10)个长方形。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七巧板中的七块图形非常神奇,只要你善于动脑、动手,就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和家长一起用七巧板设计美丽的图案。
5.和家长一起用七巧板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七巧板: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培优作业
1.自己阅读“你知道吗”,和父母一起拼出更多漂亮的图案,最好能画出来并涂上颜色,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2.一块木板上钉了9个钉子,,横竖都是3个,横竖相邻的两个钉子间的距离都相等。你能用橡皮筋围成多少个正方形?(6个)如果是16个钉子呢?(20个)
提示:数图形个数时,分类计数比较直观。
名师点睛
先用学生喜欢的七巧板拼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观看后肯定会产生动手摆一摆的念头。然后让学生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七巧板自由发挥、自由设计、自主拼图,从而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通过自主拼图感受数学美”设计微课。